
实质影响在IPO重启后 中期调整或有数月(1)
经济观察报 章秀奇/文 IPO重启近在咫尺,给市场资金面和心理面带来较大压力。但也有不少投资者对IPO重启后的市场比较乐观。
我们认为,IPO重启不能改变市场运行趋势,但对短期市场资金面存在一定压力。本次IPO重启应是已经开始的中期调整加速的契机。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发行股票行为与市场基本同步,即市场上涨之时,融资额同步增加;反之,融资额下降,甚至因政策原因陷入停滞。在上升市中,IPO融资额尚不足以马上改变市场供需平衡,而在下跌趋势中,IPO重启当然也难以成为市场反转上行的诱因,因此IPO重启难以成为市场趋势扭转的根源。
从历史经验看,中国曾7次暂停IPO,6次重启IPO,这6次重启都没有改变市场原有的趋势,80%以上为上涨。
与以往经验相比,此次重启IPO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全球罕见的金融危机仍在肆虐,国内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而国内股票市场已经上涨超过50%。此时,超市场预期提前重启IPO,无疑将给市场资金面和心理面带来相当压力。
实质性影响在6月后
这次IPO重启时间早于市场预期。按照既定的安排,《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时间截止至6月5日。在《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结束并正式发布后,即会安排新股发行。这就意味着IPO在7月即可重启,这也早于市场的普遍预期。
对IPO重启的恐慌主要来自资金面压力。初步估算,在每月流入资金600亿元的假设前提下,IPO重启将带来237亿元/月的资金需求 (假定现有存量12个月消化),再加上500亿/月的解禁股减持压力,市场资金面存在一定压力。
IPO重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供需不平衡的状态,恢复了市场融资功能,压力只会逐步体现。市场已经通过调整对IPO重启有所反应,但实质性影响将会出现在6月重启之后。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IPO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渐进市场化。此前,监管层一再表示股票发行进一步市场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而发行定价市场化以及配售方式的市场化则是发行市场的核心。
此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无疑在这两个方面都向市场化又迈出一步。在定价方面,指出要“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在配售方式上,则通过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等措施,来缓解巨额资金申购新股的状况,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这势必造成打新股的收益率有所下降,因此,此次IPO重启对资金的分流作用不宜过分夸大。
并购重组题材机会大
基于业绩和估值,我们维持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趋势持相对谨慎的看法。
主要原因在于估值仍高,扣除银行石化后全体上市公司静态PE高达41倍;宏观经济复苏道路仍将曲折,比如4月发电量同比下降3.55%,较3月有所扩大,这体现到上市公司业绩上将是根本复苏依旧遥远,只能是环比有所好转;压力测试后,美国利好出尽,乐观情绪退潮,美股已经连续2周回落;信贷增速环比仍将继续下降,但同比仍然维持高位。
1 | 2 |

- · A股IPO六月重启 | 05-31
- · 瑞信:“国家军”或受益IPO重启 |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