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例网上向网下回拨 中国建筑冻结资金1.86万亿元
记者 黄利明 7月23日晚,中国建筑披露,最终确定发行价为4.18元/股,对应发行摊薄后的市盈率为51.29 倍,募集资金高达501.6亿元。其IPO网下和网上中签率分别为2.61%和2.83%,其冻结资金高达1.86万亿元。据此计算,网上申购时只需约15万元即可稳中一手,这也是2007年以来在上交所发行的新股首次网上中签率高于网下中签率。
中国建筑本次发行总量为不超过120 亿股。其中,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发行股份不超过48 亿股,约占本次发行数量的40%;网上发行股份不超过72 亿股,约占本次发行数量的60%。不过,根据网下总体申购情况,网下配售对象获配股票的锁定期为3 个月,此次中国建筑IPO最终确定从网上向网下回拨12亿股(本次发行总量的10%),网下和网上最终发行规模均为60亿股。
这是A股第一例从网上向网下的回拨案例。
经核查,初步询价提供了入围报价的174 家询价对象管理的531 家配售对象全部参与了网下申购,其中530 家配售对象及时足额缴纳了申购款,冻结资金总额超过9694亿元,有效申购资金总额为9625亿元,认购倍数为47.98倍。
此次中国建筑IPO中,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网上申购设置上限、并且要求机构只能选择网上或网下一种方式申购的规定,已将机构投资者纷纷逼至网下,令多数机构投资者只能选择网下发行。导致网下申购资金大幅超出网上申购资金。虽然依据事先的方案设定从网上向网下回拨了12亿股,但这一处理依然不改网上中签率仍高于网下的局面。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来的前几单IPO规模普遍较小,除成渝高速发行规模为18亿元之外,其余几单IPO发行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下。从网上中签率来看,桂林三金、浙江万马、家润多和成渝高速的中签率分别为0.17%、0.13%、0.25%和0.26%。
在以往IPO案例中,发行人在公告里均会设置双向回拨机制,考虑到机构投资者网下申购有3个月的锁定期,往往会规定“在网上发行获得足额认购的情况下,若网下初步配售比例低于网上发行初步中签率,则从网上向网下回拨,直至网下最终配售比例不低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以实现网下配售比例和网上中签率之间的相对均衡。但在旧的发行体制下,机构投资者往往会同时参与网下和网上申购,并凭借资金规模优势在“打新股”中收益颇丰。这也使得网上申购资金大都远远超过网下,因此以往IPO案例中全部为网下向网上回拨。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由于参与网上申购既要受到上限的限制,还要承担放弃网下申购的机会成本,机构普遍倾向于选择网下询价配售,导致网下申购资金规模大幅超出网上。这也体现了避免机构投资者与散户争利的制度设计初衷。但此次从网上向网下的回拨,使得在通常新股不败效应下散户投资者获益面较为减少。如不进行网上向网下回拨,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数据,网上初步中签率

- · 左晓蕾:严防银行资金在房地产与股市间流动 | 2009-11-25
- · 中国建筑中标纽约地铁近亿美元项目 | 2009-11-23
- · 招商证券距破发一步之遥 套牢53亿打新资金 | 2009-11-18
- · 招商证券每股31元 冻结1.11万亿 | 2009-11-12
- · 招商证券本周二网上申购 发行价格26-31元 | 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