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大股东互掐 华海药业内部纷争升温
记者 张勇 自7月7日华海药业(600521.SH)公布大规模股权激励草案以来,这家浙江的制药企业内部纷争就没有停止。而纷争的双方分别是现在第一和第二大股东,而这两名股东也是华海药业最初的创始人。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华海药业第一大股东为陈保华,持股26.102%,第二大股东为周明华,持股比例达到22.287%。其中,陈保华为上市公司目前的董事长及总经理,而周明华2007年4月董事选举中落选后退出了董事会,目前仅保留股东身份。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2007年的董事会议上,公司创始人之一时任公司董事长的陈保华承诺华海药业在今后三年内实现每年业绩平均增长25%。但根据近两年华海药业的年报,2007年和2008年的业绩增长都未超过25%,同时,坊间也传出曾经看好公司发展的基金也大部分出逃,对此,华海药业管理层向记者作出了解释。
华海药业董秘祝永华表示:“25%的业绩增长只是当初陈保华对董事会提的一种口头建议,后来并未形成董事会决议,所以也不作为董事会日后对管理层的一种考核指标。”
年报显示,2007年华海药业实现盈利1.3亿元人民币,相比2006年同比增长19.23%;2008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0亿元,相比2007年同比增长13.66%。
至于当初的具体情况,公司副董事长兼美国公司总经理杜军向记者介绍说,“陈保华当时的这个25%业绩增长提议实际是针对下届公司总经理所作的考核建议,时任总经理的周明华觉得该标准定的太高并没有同意。而周明华本人提出的标准要比这低很多,最多只有10%,最低甚至是持平,最终两人的提议都没有被董事会采纳。”
“如今有人拿这个25%的所谓业绩承诺来说事,实在没有意义,不知其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在华海药业的一位高管看来,现在的“口水战”没有必要。
而对于坊间传闻曾经看好华海药业并大量持有公司股份的基金出逃问题,华海药业相关人士表示,这种传闻与事实不符。
“据我了解,机构投资者的持股结构一直很稳定,许多基金持有的股份都在两年以上,这体现了对华海长期发展的信心。一切披露的数据以公司公开的数据为准。”祝永华向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7月9日,共有11家机构对华海药业2009年度业绩作出预测,并给出“买入”或“增持”评级的分别为4家和7家。
而对于未来的战略规划,祝永华表示,“华海这几年一直在努力实现产业转型,为未来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的基础,同时在与原研药厂的合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尽管这种转型公司投入的资源较大,周期较长,但是但是进展很顺利,处于突破的前夜,未来发展前景会很好。”
另外,据接近华海药业的相关人士透露,华海药业近年一直在致力于获取国外制剂药物文号的工作,目前已经拿到了4-5个国外的文号。“一般情况下,一个制剂药物文号需要花费150-200万美金,公司还需要进行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投资”,该人士向记者透露,“投资数目会比较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即期业绩增长。”

- · 首钢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地位受挑战 | 2009-11-20
- · 市场回暖 11月大非股东减持53亿 | 2009-11-19
- · 外资股东减持江淮汽车 一董事辞职 | 2009-11-02
- · 百联集团拟就三年路线图 控股型定位有望破题 | 2009-10-19
- · “黑马”金鹰基金困局:多名高管离职 股东临变 | 200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