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证监会详解创业板监管思路 严防股价变动

订阅
2009-10-27
黄利明

  记者  黄利明  10月27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创业板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重点,以保荐机构为切入点,防治并举,统筹兼顾。创业板公司上市在即,其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出后是否能够平稳运行,后续监管是否有效。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较主板上市公司而言,信息披露专业性强,公司治理基础较为薄弱,股本规模较小,经营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难度加大。证监会将结合现有主板上市公司监管框架,统筹考虑,探索新思路、新制度和新机制,树立合乎实际的监管理念,采取科学有效的监管手段,实行适应市场需要的监管方式。 

据悉,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异常波动以及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证监会已建立包括日常监管、立案稽查、行政处罚、移送司法等各环节的联动监管与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将加大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 

在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方面,首先是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增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其次,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较为新颖、行业与其他公司差异较大的情况,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特殊行业的信息披露特别规定。 第三,未来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对相关规则进行调整和补充,并研究探索更加符合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的披露方式,逐步完善创业板信息披露规则体系。 

其实,自1962年以来,共有39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设立了75家创业板市场。截至2007年末,全球创业板市场共有41家。美国NASDAQ、英国AIM、韩国KOSDAQ等市场处于领先行列,也有一些市场流动性差、吸引力低,相比之下不够成功。 

对此,证监会通过对境外主要创业板市场监管情况的初步研究,发现一些共性因素:一是严格的监管体系确保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从NASDAQ、AIM和KOSDAQ等市场看,虽然其市场门槛高低不同,上市标准各有高低,有的市场甚至不设定企业盈利的具体指标或不进行具体审核,但是其各项制度要求紧密衔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监管体系,从而实现对上市公司的严格监管。观察不成功的案例,则可以发现,有些市场为了吸引上市公司资源,降低上市门槛或是放松保荐机构责任,在上市审核和后续监管环节又缺乏配套措施,导致大量包装或概念公司进入创业板市场,影响了上市公司质量和创业板市场的发展。 

二是严格的优胜劣汰机制保证了市场的质量。成功的市场筛选并培育了一批核心企业,由此对其他未上市的公司产生了强大的激励作用;同时,一些不合格的企业不断退出市场,通过信号传递效应,逐步建立起约束机制,保证了创业板市场的形象和质量。 

三是充足的上市公司资源为创业板市场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从境外市场的发展历程看,为了争夺上市公司资源,各个市场都在进行激烈的竞争。有的市场由于所在的国家或区域缺乏上市公司资源,不得不以放松或者降低监管标准为代价来吸引公司上市,导致了市场的低质量、低效率。 

证监会指出,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情况、市场机制、创业企业特点不同,很难有一套适用于各国市场的通行的监管制度,关键在于制定适合本国市场和上市公司特点的监管制度。 

据介绍,为做好创业板监管制度建设工作,证监会已对部分拟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同时开展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专题研究工作,目前正按照进度安排推进。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