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7-03
丁杨
订阅

长江材料半年:买方市场下生存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丁杨 熊鹰的公司利润在今年腰斩,一年前的利润率还能维持7%以上,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下跌到了3%左右。他的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江材料”),尽管是全球最大的覆膜砂制造企业,在原料不断上涨,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时候,也步履蹒跚。

减员增效

长江材料是当地利税大户,许多员工都是乡亲,小江就是其中的一员。说起今年厂里的变化,小江介绍说,“08年初听说《劳动合同法》来了,‘减员增产’也就来了,我们车间只能留80人,比如以前3个人的岗位,现在只有2个人了。有些车间减得更多。”

人少了1/3,可产能增加却超过50%,在2007年他们车间128人,平均每年产能增加还只是20%左右。看到“减员增产”初见成效,熊鹰计划明年这个车间就留40人,但产能要增加100%。

对此,小江很茫然,他不知道该为生产效率提高开心,还是为即将削减50%的大裁员担心。

厂里起用了新的机械化设备,代替之前人力生产线。原手工操作的小包装车间改变成机械操作的大包装生产线;厂内手推车运送改为使用叉车或者铲车;新建厂房中正在设计风能运送系统,将取代叉车和铲车。

为了避免真正的大裁员,熊鹰说他想了很多办法。厂里辞退了年龄较大的民工,取消了退休职工返聘制度,尽量缩减人员。同时也在扩大规模,扩建厂区和建设新厂房,安置一部分员工调岗,减少裁员压力。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以前人工成本很低,现在反而引进设备更划算了。”

在制造企业中,工人很容易拥有技术和销售渠道,人才流失成为很大的风险,工资和福利成本都在不断上升。

熊鹰有3万个客户,绝大部分是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中国“低成本优势”锐减,丰田六合等一大批厂商将中国工厂外迁至越南、泰国、印尼等地。如果人力成本继续上升,熊鹰也会考虑外迁。

通胀袭击

对制造业而言,没有什么比原料涨价更可怕的了。近年,通胀瞬间袭击了整个制造业,熊鹰需要的所有原料几乎都在涨价。

生产覆膜砂,树脂、石英砂这两种原料至关重要。树脂,占总原料成本50-60%。熊鹰介绍说,“树脂的价格从2005年的6700元/吨,飙升至现在的19000元/吨,近2.5倍。非常可怕。”

石英砂,是另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占总原料成本的40-50%。价格一向平稳的石英砂,四川地震后,由于原料紧缺及物流阻滞,竟然也从320元/吨上升到500元/吨

覆膜砂制造目前的行业规模超过100万吨,产大于销,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因此,作为整条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制造商既无法控制上游传导的原料成本上涨,也无法向下游企业转嫁成本压力。在原料成本总和翻了2-3倍的情况下,成品覆膜砂的价格依旧徘徊在均价1000元/吨,比3年前的价格增长不到20%。“眼睁睁看着原材料成本吞噬我们的利润空间,没办法。”熊鹰说。

所幸,熊鹰的客户是以欧洲和亚洲企业为主,欧元和日元也在升值,日元升值的速度甚至超过了人民币,美元结算的客户比例不到10%,因此人民币升值方面的压力影响并不大。

地震困境

熊鹰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地震了。他的成都工厂就在震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至今尚未完全恢复生产,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更严重的是,地震造成了成都周边地区铁路交通瘫痪,物流阻滞将企业推入新的困境。

“一个月进出四川的物流总量接近三万吨,地震后我们可苦了!”熊鹰说。

长江材料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地是内蒙古,震前是通过铁路运输到重庆、成都、昆山和湖北十堰工厂。震后,物流运输路线变成了极其复杂的公路加水路为主的方式:从内蒙古用火车运到锦州港,从锦州改水路运到上海,再用汽车运到昆山;另一线路是通过上海水路到重庆,再用卡车通过公路运到成都工厂;而十堰工厂的物流则是从内蒙古全程汽车运输。

几经周转,运费成本激增,还平添了许多装卸和仓储环节,以前一周左右的运输时间,现在要一个月。

震后近两个月以来,这样的交通状况并没有任何改善,据熊鹰粗略测算,这期间总的运力成本增加了200万元左右,同比增加40-50%。“问题是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多久。”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