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3-31
汪言安
订阅

中国最大三氯蔗糖生产商胜诉美国“337”调查案

记者 汪言安 目前,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最后裁决公告称,中国最大三氯蔗糖生产商盐城捷康公司在英国莱泰公司提起的“337”调查最后结论是,“该公司5项专利不侵犯英国泰莱公司的权利”。意味着这场历时两年的跨国诉讼以中国公司最终胜诉而划上句号。

据捷康公司总裁安立军透露,在得知盐城捷康胜诉的裁定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并成功签下了2010年供货订单。

美国“337调查”源自“337条款”,因美国的《1930年关税法》的第337节而得名,后经三次重大修订。现“337条款”明确授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美国企业起诉的前提下,对进口中的不公平贸易做法进行调查和裁处。若判定违反了“337条款”,ITC将签发排除令(ExclusionOrder),指示美国海关禁止该批产品的进口。其结果是特定企业的相关产品乃至全行业的相关产品都无法进入美国市场。意味着一旦败诉,将失去美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根据ITC的资料显示,近一两年,在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构成非法贸易行为的众多案件中,中国内地已经替代中国台湾地区,成为亚洲败诉数量最多的地区,而我国内地企业胜诉案例至今只有寥寥数件。

盐城捷康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中外合资企业,是一家专业生产三氯蔗糖的高科技企业,是美国三氯蔗糖的第二大供应商,产能列世界第二位。

2007年4月6日,英美泰莱公司为了保持其在全球三氯蔗糖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以专利侵权为由,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中国三家三氯蔗糖生产企业和国内外贸易商等25家被告展开了针对三氯蔗糖及其下游产品侵权行为的调查。

“公司三氯蔗糖产品均为企业自主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完全符合FCCⅤ、USP30、E955等标准,有较大的胜诉把握。”捷康公司总裁安立军日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为了保持企业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盐城捷康公司在双方实力悬殊非常大的情况下,于2007年8月15日开始了主动应诉。

通过一年多的艰苦诉讼,投入了2000多万人民币的经费,盐城捷康公司赢得了“337调查”,巩固和扩大了国外市场。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