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Oz Minerals,不是力拓
记者 高琨 6月10日,五矿在最后一刻将对澳大利亚采矿企业OZ Minerals Ltd.(OZMLY)资产的收购报价上调了15%,这意味着五矿将从腰包多掏出1.8亿美元现金给这个实际上已经负债累累、破败不堪的澳大利亚矿商。
11日,OZ绝大多数股东们欣然通过了这桩交易。相信OZ董事长巴里·库萨克(Barry Cusack)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以至于他在股东大会现场,一不留神闹起把“OZ矿业”直接称做“五矿”的笑话。
五矿的成功不禁让人想起一周前中铝的失败。
如果说五矿与OZ是从一而终、水到渠成的话,那么中铝对力拓的这一价值195亿美元,中国企业迄今最大规模的海外投资简直是上演了比007还要动魄的惊天大逆转了。
事实上,两桩并购案的开篇很相似。中铝与力拓达成注资协议时,是在力拓最艰难期——这位全球资源性垄断巨头当时背负着390亿美元债务和将于10月到期的90亿美元待偿债务。如果不在此时低下头,寻求化解危机的途径的话,力拓也许会被巨债压垮。
而OZ本月底也将迎来银行为约8亿美元债务设定的最新偿还期限,如果收购交易不能达成,公司再融资的唯一选择就是资产出售。
不可否认,动机是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力拓在最困难的时候,对于中铝并购交易还是选择了机会主义的态度,而中铝却是在上上下下部署战略;也许OZ腰杆没有力拓那么硬派,为了能拿到救命现金,双方为了成功并购有过多次交手,特别是OZ年会上巴里?库萨克的坚决,也许会给那些股东们更多的压力和提醒。
当然,信心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提振。
自从有消息称中国铝业愿意入股力拓,力拓的股价飚涨。这也不得不削弱了中铝公司报价对力拓股东的吸引力,另外,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反弹,也给了力拓拒绝中铝的底气。
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OZ身上,自五矿公布修订后的收购方案以来,OZ股价已上涨60%,涨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以上。然而,OZ的状况更加严峻一些。
由于涉及军事禁区,五矿被迫放弃收购的Prominent Hill铜金矿资产,这是OZ中的核心资产,对五矿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相对来说,OZ的股东们也许相对平衡一些。
中铝的失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政治因素主导,还是经济回报主导。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企业在海外达成的交易规模仍非常小,中国对铁矿石资源的需求赋予了并购更多的战略价值,但需要提醒的是,并购海外资源,还需看它的资产价值,是否为核心资产。否则还不如更好的挖掘国内的潜能资源。
如果说中铝的失败使中国颜面尽失的话,不管怎样,五矿成功收购OZ给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打了一针兴奋剂。
一周之后,在美丽的天鹅河畔珀斯,五矿将拥有自己全资控股的新公司MMG。

- · 收编酷六 盛大加速扩军 | 2009-11-25
- · 科尼塞克放弃收购通用旗下萨博品牌 | 2009-11-25
- · 收购并非竞争性交易 海通证券详解收购大福进程 | 2009-11-24
- · 宝钢完成对澳Aquila公司15%股权收购 | 2009-11-24
- · 海通证券收购大福证券 周三复牌 | 200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