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购两民营电表企业 航天科工分羹智能电网
记者 刘伟勋 在国内电表行业开始大规模“洗牌”的前夕,央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深圳公司(简称“航天科工”)率先出手,收购了两家国内领先的民营电表企业,迈出了成为全球智能电网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第一步。
8月11日,航天科工宣布收购深圳市泰瑞捷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泰瑞捷”)和西安亮丽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简称“西安亮丽”),前者是一家位列行业第一梯队的民营电能计量仪器仪表、电力监测控制仪表制造商,2008年公司资产约8000万元,产值1.6亿元;后者是我国西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表计企业,总资产约1000万元。
此次“国(资)民(资)联手”,是国内电表行业近年规模最大的一起并购。收购完成后,航天科工将控股上述两家民营企业,但三方没有透露具体的持股比例和收购资金。
航天科工深圳公司总经理谢伟良表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航天科工将以电表业务为切入点,全面参与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建设,在电力领域再造一个中兴通讯(000063.SZ,00763.HK)。
中兴通讯是全球电信市场的主要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442.93 亿元,净利润16.6亿元。航天科工子公司深圳航天广宇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兴通讯的主要股东之一,谢伟良同时兼任中兴通讯的副董事长。
在航天科工的规划中,通过收购和整合,其表计业务将从2009年的5亿元营业额起步,力争2014年收入达到20亿元,成为国内一流的智能电网供应商;2019年收入突破100亿元(海外市场收入约占50%),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电网全方位解决方案供应商。
通过此次收购,航天科工在国内电表行业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0%左右,进入行业前五名,在华东地区以外的国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同时,在越南、巴西、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市场,航天科工也拥有了较为稳定的份额。
据了解,下一步航天科工将对旗下的表计业务进行整合,泰瑞捷将更名为深圳航天泰瑞捷股份有限公司,集聚航天科工表计业务的研发、生产和采购资源,成为航天科工参与国内竞标的统一平台。西安亮丽定位为航天科工西北地区的生产和售后服务中心,并发展成为航天科工西安研究所。航天科工深圳公司则成为集团表计业务的资金平台,以及智能电网新产品的孵化器。
航天科工计划在未来3年内,推动泰瑞捷在国内A股上市。上市前,航天科工可能将电力巡检、数字化变电站等与表计业务相关的资产注入泰瑞捷,使该公司拥有更大的规模和更完整的业务组合。
推动泰瑞捷和西安亮丽并入航天科工的重要原因,是国家电网从今年开始,将以往各省网公司单独进行的电表采购招标逐步过渡到全国统一招标,这使得很多规模较小的电表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行业洗牌在所难免。而泰瑞捷和西安亮丽尽管不愁存活,但需要从滚动式发展转向跨越式发展,并入具有政策、资金和市场优势的央企航天科工,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目前我国的电表企业约有600家,大部分规模较小。今年9月,国家电网将进行首批7个省网公司的电表采购招标,采购规模预计达到700万台/套,业界预计只有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前30家企业有望中标,排名靠后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
去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在行业整合中抢占先机,并为参与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做好准备,航天科工与国内多家电表企业进行接触,寻求联合重组。该公司曾试图收购上市公司科陆电子(002121.SZ),但未获成功。
今年年初开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计划2010年前,完成发展规划的制定,开展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和试点工作;到2015年,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到2020年,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有人士估算,到2020年,我国在智能电网建设上的总投资将达到1万亿元,其中30%将投向包括数字化电表在内的高级计量系统。
航天科工试图在中国智能电网的巨大“蛋糕”中,获得期待中的较高市场份额。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周道平表示,在发展智能电网业务上,航天科工将采用“搭积木”的方式,以自主研发为主,结合并购重组,使公司成为国内外领先的智能电网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 · 国务院五意见 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 | 2009-11-26
- · 中石油完成收购哈萨克油气公司 | 2009-11-26
- · 《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全文 | 2009-11-26
- · 中国贸易投资团将赴荷兰 荷兰驻华大使表示欢迎 | 2009-11-26
- · 刘业进:国有企业的两个神话 |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