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谁是最后底牌 海星面临重组大限(1)

订阅
2009-08-12
张延龙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延龙 反复近两年的ST海星(600185.SH)重组,终于进入倒计时,从上市公司先后曝出的大量被隐瞒债务、担保,到大量分公司、关联公司的清理,如今,海星集团是否有能力承担上市公司的债务,成为阻碍重组的最后“一重门”。

重组有效期9月17日越来越近,重组方格力集团在上个月向海星集团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海星集团解决债务问题,记者了解,两家“影子公司”所持的共计2991万股ST海星的股权,可能是最终的底牌。

阻碍

临近重组大限,重组双方终于在上个月对一系列阻碍开始了“快刀斩乱麻”式的清理,7月17日,格力集团与海星集团达成相关协议,被认为是双方开始沟通推进重组的关键一步。

该协议书约定了6点内容,要求海星集团在7月31日之前必须满足,涉及上市公司债务承担问题、分公司注销清理问题等。

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这意味着格力集团的地产业务将在3年内失去上市机会,而海星集团,这家陕西曾经的最大民营企业,也将落入不复之地。

7月31日,海星集团称,涉及的债务问题无法在7月31日之前确定。

而其他阻碍重组的因素,比如债务、担保隐瞒问题,分公司的清理问题,年报审计问题,大都已经通过公开刊登债务申报、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等方式得到解决,另外,ST海星正陆续关闭注销7家分公司,目前程序已经开始启动。

重组双方所纠结的债务问题,主要是中铁十五局1.8亿元的合同纠纷,中天建设合同纠纷,以及ST海星为关联企业陕西同瑞药业5800万元银行贷款提供抵押担保,总额在2亿以上。

按照最初重组协议,格力集团同意以委托银行贷款的方式在海星集团提供足额抵押的前提下向其提供不超过4亿元贷款,用于解决上市公司债务等相关用途。到目前为止,格力集团已累计向海星集团提供委托贷款1.71亿元,但由于后来曝出的隐瞒债务,海星集团无法提供相关抵押物,导致格力集团拟发放的委托贷款不能贷出。

ST海星董事会秘书周云龙对本报表示:“目前上市公司无法对重组做出判断,最终仍要取决于海星集团和格力集团的协商。”

记者就双方协商进展先后向海星集团总裁荣海、总裁助理骆振渝多次电话致询,但联系未果。

抵押?质押?

按照负责此次重组的新时代证券的核查意见,导致格力集团拟发放委托贷款不能贷出的原因是,海星集团无法提供相关“抵押物”。

在7月17日双方达成的 《协议书》中要求海星集团必须提供合法、有效的足额“质物”。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