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油大规模突进下游 两大石油巨头肉搏(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雷 严凯 对于中国石油巨头而言,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一个机遇。因为这个机制保证了他们理论上在下游可以避免亏损。石油专家称,未来的形势是,炼油能力强的,盈利就好。
现在,石油巨头已经提出未来几年内产能倍增的宏伟规划,而且下游大规模开店的计划已经开始启动。
中石油集团日前提出,到2015年,其炼油能力将努力倍增至2.4亿吨/年,在成品油市场的份额也将在未来8-10年内占领半壁江山。为此,他们布置了巨大的投资计划。
两个月前,中石油集团宣布要控制投资规模、压缩投资成本。在2008年,中石油、中石化还在考虑缩减投资,包括他们在内的6家央企共调减投资890亿元。
对于一直以炼油和终端销售为主的中石化集团来说,中石油集团的下游突进无疑是一场围剿。中石化集团的应战是:继续快速扩张产能以及在中石油的强势领地开店。
中石油突进
中石油集团近几年工作报告中,完善石油石化产业链布局,尤其是在中下游炼化和销售方面的布局,是被反复提及的重点内容。
中石油集团从年初就已经对中下游板块业务进行重新整合。在上市公司层面上,原来的四大板块业务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化工生产和销售纳入炼油与化工板块,炼油产品销售及贸易纳入销售板块,调整后的四大板块为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天然气与管道板块。
这主要是为了加大炼油业务和销售业务的规模,同时也使这些业务更加集中。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中石油的一次会议上,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称,要在加强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着力提升炼量、扩大销量,有效增加油品储备量,形成销售量大于加工量、加工量大于原油产量的结构,使上中下游业务比例逐步接近国际大石油公司水平。
中石油的上游、下游、销售的比例是1:1:0.8。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上游与下游比例是1:1.8到1:2之间,有些公司的比重达到1:2.4,销售部分所占比重更大。如果考虑到上游的继续增长,这种调整意味着中石油下游业务要倍增才能够达到。
达到2.4亿吨/年,大约相当于在现在的炼油能力基础上再增加1亿吨/年。其规划的国内成品油销售量达到1.3亿吨、零售量1亿吨以上。
以至于“加快”“积极”成为中石油下游业务的主题词。蒋洁敏称,继续抓好大型炼化基地建设,确保如期建成投产;“积极准备和启动”一批重点项目,特别是加快广东、东部沿海及西南等地区炼化项目实施,保持炼油能力持续增长。销售方面则是要“加强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发展高效市场加油站”。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已知的31个炼厂新建以及改扩建项目中,中石油占17个,中石化11个,中海油2个,中化国际1个。最新的消息是,中石油集团已经决定在台州投资兴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达人民币800亿元。而这在地理位置上,也是中石化集团的重点区域。
刚刚出台的半年报中,中石油股份(601857,sh,以下简称中石油)下游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172亿的经营利润,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最好水平,其中炼油与化工板块的盈利能力提升,营业利润居首位,占42.2%。
利润空间
虽然炼化业务有增长,但中石油股份半年报业绩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503.26亿元,同比下降7.4%。其勘探与生产板块的利润仅为37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13亿元下降了71.3%。
招商证券分析师裘孝锋称,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盈利状况有两个大背景,一个大背景就是上半年油价是回落的,另一个就是国家实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这两个背景的变化导致炼油能力强的,盈利就好。
当年中石油集团和中石化集团成立时,在资产上是以南北为界进行划分的。中石油集团以勘探业务为重,中石化集团则以炼化和终端销售为主。
中石化加工原油主要依靠外部输入,低油价时,其炼油板块盈利巨大,这也是其半年盈利同比增长300%的重要原因。而中石油的主要业务是原油开采,炼油占的是小头,这才导致其业绩大幅下降。
石油专家张抗称,大型能源公司必须要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均衡发展。“对中石油、中海油来说,补足下游短板是长期不变的策略,对中石化来说,补足上游的短板也是长期不变的策略。”他说。
1 | 2 |

- · 中石油3.8亿天然气资产挂牌转让 | 2009-12-07
- · 中石油第三大天然气管道开始投产 | 2009-11-26
- · 中石油完成收购哈萨克油气公司 | 2009-11-26
- · 马光远:价低导致“气荒”是个伪命题 | 2009-11-24
- · 是谁动了我们的天然气? | 200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