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轮胎特保案“复盘”(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斌 任茜 发轫于今年4月的美国轮胎特保案,在中国的轮胎企业看来已经完结,然而案件本身却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开始”……
对世界,它是一个悬念,是否可能引发螺旋式升级的保护主义措施仍没有定论。
对美国,它是一座里程碑,标志着美方首次动用一部特别的贸易法律。
对中国,这是一个转折点,纵观其“前世、今生和后续”可看到中国政府应对争端的日臻成熟。
前世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递交了一份议案要求针对中国轮胎进行特殊保障措施调查,其总价值达21.68亿美元。
4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启动特保调查。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开始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在此之前,小布什总统将4起特保案都否决了。”清华大学教授周世俭说,“从1982年到2008年,整整26年,凡是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需要总统层面批示的,没有一个通过。因为总统批示,会将一个经济案件演变成一个政治事件。一般认为奥巴马不会做出如此不策略的决定。”
然而这场想象中比较乐观的磋商,却演变成了一场战争。
“同事告诉我,这是最辛苦的一场战役。”15日,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转述。
对此案颇为了解的周世俭说:“案件伊始,中国政府就做了大量的工作。”周世俭从1982年开始曾驻美国商务部中国代表处多年。
五个月内,商务部两次派副部长到美国,多次进行司长级别的磋商,包括轮胎协会和五矿化工协会在内的商协会也做了最大程度上的配合。
一位商务部人士说:“美国政府没有诚意,简直就是漫天要价。我们来斡旋磋商,他们可以说是趁火打劫。”
“漫天要价”的含义是,美国想打掉中国的出口退税,包括钢铁、纺织服装、铝、化工等等。这个中国肯定不能答应,一个轮胎才涉及21.68亿美元,怎么可能呢?
中方有自己的底线。
特保措施有三个途径:第一是提高关税;第二是限制配额;第三是提高部
分关税+限制部分配额。
奥巴马政府曾经许诺要采取限制配额的手段,依照此规定中国可以每年出口的轮胎数是前三年的平均数。中国去年对美国出口了5557万条,2008年、2007年、2006年三年的平均数是4200万条。
“如果是后两种方案,这口气是可以咽下的。适当的控制,中国政府可以接受,也不会发起如此的反击。”上述商务部人士说。
然而美国这次采取了最绝的方式,就是提高关税。
此前轮胎的关税是在3.4%到4.0%之间,在此基础上加35%,可以说把中国的轮胎大多数都卡在了关外。
周世俭说:“大家都没想到是这个样子,当然开始还是会有上中下三个方案的。”
7月31日,商务部连同相关协会就开始开会,为最坏的打算进一步完善方案。
此后的环节,中国政府及时向媒体通报情况。这可谓中国政府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逐渐成熟的表现之一,扩大影响不止于国内。
8月25日,曾任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的周世俭在 《中国日报》上发表文章;9月1日,又在《香港文汇报》发表文章,包括前些日子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
整个过程,民间组织和政府机构配合默契。
1 | 2 |

- · 轮胎特保案后续企业筹划应对联盟 | 2009-11-23
- · 中美农业部长晤谈 贸易摩擦成为焦点 | 2009-09-23
- · 轮胎特保案的偶然与必然 | 2009-09-18
- · 商务部最快10月底出台对美双反措施 | 2009-09-17
- · 美工会呼吁美多种行业抵制中国产品 | 20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