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寻求钢材流通现代化之路(1)

订阅
2009-11-13
赫荣亮

赫荣亮/文 11月12日,一条消息引起我的注意,浙江温州70家金属贸易企业抱团组建温州市金属投资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个多家钢贸企业整合重组的公司。这条平常的新闻,让笔者感触颇深,作为世界钢铁产量第一大国,中国钢铁产量占到了全球近半壁江山,但国内钢材流通却仍处于刀耕火种般的集贸市场时代。 

一、中国钢贸商集体之痛 

钢贸商,钢铁流通生态食物链最底端、最羸弱的一环。钢贸商需要抱团取暖,是由国内恶劣的经营环境造成的,反映了钢贸商对我国钢材经营环境的集体不满。其生存的艰难及心态,也折射出中国钢铁市场的众生浮世绘。 

作为大宗商品,以前国内钢材属于短缺商品,这也形成了我国钢材流通的特殊性。过去,各大钢厂占据地盘,维持着近似于寡头垄断的定价权,中小钢厂采取跟随策略,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钢材贸易有一个稳态的市场环境。钢厂“买断”式代理的销售方式,适应当时的钢材流通,一旦钢贸商和某钢厂建立了良好关系,其财源将比较稳定。 

但目前,市场经营环境已然发生了彻底变化。尚未过去的2009年,即可窥其一斑,在这10个月里,国内钢价暴涨暴跌,经历了两轮过山车行情。 

最近一次暴跌,从7月末的猛烈拉涨到8月上旬的向下扎猛子,钢价从暴涨到暴跌,竟在不足10天内完成。自由落体的钢价,令钢贸商晕头转向。而事实上,此前几乎所有钢贸商都在看多,因为钢厂一直极力推高钢价,即便8月中旬,钢价大跌已然明确,国内宝钢、武钢、沙钢等大钢厂纷纷上调钢材出厂价格,宝钢每吨涨600元/吨,钢价倒挂由此形成。 

上海,我国钢材交易的最大市场,曾有当地钢贸商这样描述自己的境遇,每天的损失竟如“每天向黄浦江内驶辆宝马车”。

二、寻找中国的钢材流通现代化 

温州钢贸商联合,其目的是为“打破传统单一采购模式,实现一种统购分销格局”,从钢厂取得低价集中采购权,再分给每家企业进行销售。这种模式确实能起到作用。弱者联合,我们的钢贸商,通过联合增强自身话语权,值得肯定。 

但对这种联合,笔者不认为会对我国钢材流通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也就买方做大,实力增强,市场中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仅此而已。钢材流通的任何环节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变相汇总了需求量,到钢厂去采购。量大价优,这种统购分销理念,其实属于传统经验理念。 

我国钢铁企业大搞建设,钢材流通发展长期落后于生产。宝钢、武钢等大钢厂生产线足以与新日铁、浦项等国际一流大钢厂相媲美,但钢市流通顽疾,大大削弱了我国钢厂的竞争实力。 

钢材流通领域寻求变革,什么是我们寻找钢材流通现代化?我国钢材流通,以贸易销售为主,占到市场总量的六七成,现实决定我国的钢铁流通模式既不能象欧美那样由钢铁企业主导,以直供用户为主;也不能学习日韩,由销售商(综合商社)来主导销售。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