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专注水家电
连叶建荣自己也想不到,一次朋友聚会催化出了当今中国净水器排名第一、饮水机排名第二的企业。
1998年的一天,叶建荣招待好友在家中聚会,为了在“不经意”间让好友们意识到自己新买了饮水机,他决定在家中好友到齐后再向水站叫一桶纯净水。“打了电话,结果左等右等,水最后也没送来,小小炫耀一把的心思反而被朋友们奚落——当时我心里在想,要是有一个能够把自来水直接变成纯净水的饮水机就好了。”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叶建荣还有些尴尬。
这次经历,让叶建荣看到了家用净水产品的市场空间,他倾尽自己从1991年下海来的所有收入,开始了净水器的研究开发。1998年,世界上第一台饮水机专用净水器——QY98-1型远红外矿化净水器,在叶建荣的带领下开发成功,以这个产品为起点,沁园集团成为国内净水器排名第一、饮水机排名第二的小家电企业。
沁园瞄准的净水器市场当时在国内基本上没有其他企业涉足,这让叶建荣迅速掘得沁园发展的第一桶金,但是净水器市场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停下来,之后他在中国饮水机市场的发展也步履稳健。
2006年底,沁园开始了对饮水机行业排名第四的司迈特公司的收购谈判。“谈判已经达成了一致,由于司迈特是国企,还有一些审计方面的工作在进行。”叶建荣透露。
叶建荣透露,2007年沁园要做三件事:推动无热胆饮水机对行业洗牌,让无热胆饮水机替换传统饮水机;整合饮水机行业同行,缩小饮水机市场份额与美的的差距;积极配合国家标准委,制订出饮水机新国标,规范行业秩序。
倾力研发
净水器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自来水中杂质进行净化,达到直接饮用程度的产品,而饮水机是将净化后的纯净水加热的产品,相互之间关联度很大。“经历了5年的发展,沁园在水家电制造上积攒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并且饮水机的进入门槛并不高,因此我们下定决心——即使来晚了,饮水机也一定要上。”叶建荣回忆当年的决策过程时如是说。
2003年,中国饮水机市场保有量已达6000万台以上,年销量已超过2000万台,正是这一年,沁园斥资亿元切入饮水机行业,并且在短短两年内后发制人,成为饮水机行业销售额仅次于美的的知名品牌。
叶建荣在净水机的研发时亲力亲为,当企业走上快速发展道路后,对企业研发方面的投入格外大方。在沁园,公司员工都知道,叶老板有两个办公室——待得最多的在研发大楼的办公室,然后才是总裁办公室。
研发经费秘籍
饮水机、净水机都是小家电产品,产品单机价值低,沁园目前年产饮水机300万台,净水机500万台,每年的销售额也只在5亿人民币左右,净利润5000万,但是每年沁园还是保证至少2000万的研发投入。“其实除了公司研发投入,沁园还有诀窍。”叶建荣神秘地告诉记者。原来,当地政府特别注重技术创新上的奖励政策,每年拿出来的科研创新经费有1亿元左右会拨给创新性企业。
“很多企业嫌程序复杂,不去做这个事情,而沁园是小型民营企业,研发资金没法像国企那样充沛,我们就通过加强申请省级、市级科研资金来给我们的研发机构开源。”沁园在净水机、饮水机上的专利有100多项,有4项产品专利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每年的科研经费申请,都能争取到1500万。据了解,沁园在宁波慈溪的数千家企业中,企业规模只占到30几位,但是凭借其技术研发能力和专利申请量,每年都是申请到科研经费最多的企业,占到当年全市科研经费的15%,“这是既得名,又得利的事情,沁园有这个基础,何乐而不为呢?”叶建荣笑道。
研发的大比例投入让沁园在水家电领域始终保持先行一步。2005年3月,第一台无热胆饮水机在沁园研制成功,并批量投入市场,成为当前沁园赢利的拳头产品。
“没有了饮水机,美的照样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但是沁园没有了饮水机,水家电就少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专注水家电,沁园才有前途。”叶建荣很有自知之明。
- 新加坡水事 | 2008-05-01
- 家常小馆 | 2008-05-01
- 柏杨:愤世嫉俗的作家 | 2008-05-01
- 惠而浦卷土重来 与海信还会是一场“水仙恋”? | 2008-05-01
- 融资融券五月试点 首批入选或增至5家 | 200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