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信推出企业信用评价系统Creditlink
讯 本报记者 杨阳 北京报道 日前,信用管理咨询服务公司新华信推出Creditlink信用平台,将分散在全国各个地方的与信用相关的信息全部采集汇总,帮助企业判断新客户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该公司副总裁陈殿左表示,企业的付款记录、授信方给予的信用评价等信息无疑是信贷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其获取难度却远远大于其他来自传统公开渠道信息。有了这个平台,各个公司做信用管理的人员可以提早知道客户的信誉以及评价。
新华信目前为一千多家企业做信用服务,每年提供近10万份企业咨询调查报告,已经建立起一个非常大的信用信息采集和扩散的平台,也有相应的扩散机制。新华信利用自身的各种渠道和力量,搜集了全国各地工商、税务、海关、质监方面的信用信息,将它们汇总到Creditlink?平台上。
“比如一个企业在湖南当地的质检部门公告了他的某个产品的不合格,但是换到北京或别的地方可能这个信息就不会被人知道,新华信把全国的这种资料汇总到一起,再进行加工与整合。查询某家公司,就能找到这家公司在全国各个地方的政府部门所发布的与他相关的信息。”
现在,新华信已经有1000多家客户使用Creditlink?平台上的这种信用服务,提供了信息之后这些公司也会得到相应的信用信息交换。
陈殿左表示:“Creditlink也是一个采集和整合的信用信息的扩散平台。全球主要商业信贷提供者和信用保险机构均依靠新华信的产品和服务做出针对中国企业的信贷决策。Creditlink的推出必将产生迅速而广泛的扩散效应。任何一个人只要到我们网站上来注册,就可以分享这方面的资料。”
陈认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的核心有两个方面,首先整个市场经济主体——也就是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建立,以及信用风险管理技能的掌握;另外就是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扩散的机制。只有这两者都建立起来了,社会的信用体系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
“而国内的信用体系建设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信用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法律体系,即与信用相关的法律,第二个是信用信息采集扩散机制。机制要建立起来并且要得到有效的利用,如果没得到有效的利用,一样不能产生相应的作用。”陈说,中国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是在采集上还是在扩散上都没有解决。
- TerryEdison | 2008-05-01
- TCL首季获净利4.49亿 李东生重建自信 | 2008-05-01
- 平安农行“捆绑模式”亮相“3+1”或成企业年金新选择 | 2008-05-01
- 保险保障基金拟公司化新华人寿股权悬疑有望开解 | 2008-05-01
- The Blue-Green Crisis | 200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