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IT技术主流:绿色(2)
随着这些产品的上市,移动互联网应用将在接下来的数月里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纳。电脑、手机、上网本、电视、投影仪、电子阅读器……无论在哪种设备上都能实现互联互通。这或许是一个理想状态,也是大势所趋,所有的厂商都必须敞开大门。
云计算走向
2010年,最新一轮的商业争夺同样将来自代表新一代网络计算服务的“云计算”。这种新技术意味过去分布在数以百万计的计算机和服务器中的计算资源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唯一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事实上,云计算并非新生事物,而是一个长期发展演变的技术趋势。但“云计算”可能会改变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标准,甚至在未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当然,它还可能“搅乱”传统产业的竞争格局,让企业看到新的商业机会。要看到云计算的重头戏,必须把目光投向IBM、谷歌和微软。
以互联网搜索成名的Google算得上是云计算的急先锋。2008年4月,Google推出了GoogleAppEngine(谷歌应用软件引擎),这项服务可供研发人员编译应用程序并免费获取存储空间 (最高可达500MB)并使用谷歌基础架构来托管。此外,谷歌根据每中央处理器核心/小时收费10到12美元,每10亿字节存储空间收费15到18美元。
Google的云计算目标并不只在个人用户,它的野心在于覆盖从个人用户至企业用户的广大空间。在过去,IBM和Google分别处在不同的领域,但是“云计算”使这种边界越来越模糊。
2009年被IBM称为 “云计算元年”。企业市场是IBM的领地,IBM提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概念,意在强调自己的优势——用云计算帮助企业增强灵活性降低维护成本,帮助它的忠实用户转到云计算模式,这是IBM守住自己市场的方式。此前,IBM推出了蓝云(BlueCloud)计划。作为IBM“智慧地球”的主要支撑技术,IBM定位于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云平台(私有云),IBM只提供技术服务,而不是类似谷歌那样提供更大范畴的解决方案服务。
微软的“云计算”策略则是要拥抱两个世界——一个网络(Web)的世界和一个设备(Devices)。向云计算的推进迫使微软重新思考产品构建的方式。2009年,微软一改数据中心租用的方式,开始在全球多处设计、构建和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事实上,微软真正的战略方向是“软件+服务”。而在之前,微软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首批在线软件产品,每个产品都以多租赁版本,而不必支付5000美元或者额外的许可证授权。
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认为,目前的“云计算”应用还仅仅是冰山一角,在云端运算方面的发展将更趋于扩大与成熟,相关云端运算服务的产品、工具、热点等的出现。“云计算使得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成为可能,改变并精细化了大众需求,催生新的市场和新的服务业。”

- · 三井物产将最多收购两成冠捷科技股份 | 2010-02-01
- · 业绩预测连续失误 金风科技能否信赖? | 2010-02-01
- · 【美股】股指收低科技股领跌 | 2010-01-29
- · 水晶石打造联合国联合馆 | 2010-01-28
- · 英利战记:争夺光伏重点实验室 | 20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