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支付催生平民公益
记者 韩渃凡 说起公益,大家普遍想到的是企业、明星大腕捐款,但汶川大地震后,公益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平民老百姓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公益基金、公益网站等途径,参与到公益中来。
据中国社科院2009年9月16日发布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显示,2008年因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等大灾大难激起了全民爱心热潮,中国的慈善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个人捐赠首次超过企业,达到54%,而拥有3.84亿用户的互联网已成为推动“平民公益”的重要阵地。公益捐款是互联网上的特殊“交易”,电子支付平台则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的汶川地震网上救援行动,形成了财付通、支付宝、易宝三大网络捐款平台,截至2009年底,通过这三家电子支付平台的普通网友捐款均突破2000万元。
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表示,“真正成熟的公益模式,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了一点。将‘绿色支付,人人可慈善’的公益理念深入到企业品牌内涵,以及把公益融入到企业日常业务是一种创新尝试。”截至2010年1月31日,利用网上支付方式通过易宝公益圈的网友捐达到2065万元,其中65%均为100元以下捐款,10元、5元捐款每日都有,最低捐款甚至1分钱。这完全不同于“少数人做很多”传统企业和名人公益模式,而是典型的“很多人做一点”互联网公益新模式。
而据中华慈善总会统计,我国每年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15%来自中国富人,仅有10%来自平民百姓。而在美国10%捐款来自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85%来自民众。由此来看,在中国“平民公益”仍属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
现代的公益,是结合信息化技术,通过网络的传播,人们通过网络参与公益活动,真正实现高速、面广的效果。易宝公益圈合作伙伴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利表示,“互联网和电子支付的普及,为平民公益提供了充足条件,这将非常有利于将公益项目由线下搬到网上来搞。”旨在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孩子温暖过冬的‘温暖行动’便是一次网络“平民公益”募款尝试,自2009年11月20日发起至2010年1月31日活动结束,仅两个多月时间,通过易宝公益圈的网友捐款达到189,451.51元,占整个项目总募款额超过45%,逼近五成。事实证明,“平民公益”在互联网时代,将大有可为。”
网络公益募款,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以网上支付捐款,其快速、可实时查询、透明度高等特点,已被大众广泛接受。而这种充分利用互联网“自下而上”的草根性,以电子支付为基点,在原来单纯捐赠的基础上,向整个支付产业链蔓延,联合战略合作银行、商家以及媒体等资源,以支付行业联盟之势打造的全新公益模式,正逐步推动“人人可慈善”的平民公益在中国的发展壮大。

- · 黄亚生:“中国模式”有多独特 | 2010-02-23
- · 盛大继续盘活内容资源 进军电子书市场 | 2010-02-23
- · CBD中服等10地块今日入市 或产生新地王 | 2010-02-22
- · 黄亚生:印度经济为什么能够高速增长? | 2010-02-22
- · 溺爱:十岁小学生寒假干家务 奶奶发5600元"工资"' | 20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