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移动的腾讯猜想(1)

订阅
07:15
2010-02-08
杨阳 潘爱娟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阳 实习记者 潘爱娟 中移动(941.HK)高层拜会腾讯控股(700.HK)高层意味着前者可能收购后者的传言,在中移动快速辟谣后瞬间瓦解。周三腾讯控股股价大涨了5.99%的股价也在中移动辟谣后迅速下跌了2.73%。

事实上,这样的传言早在2009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率领中国移动代表团参观腾讯总部后就不绝于耳,当事双方当时均在某种程度上进行辟谣。

2010年1月31日,王建宙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即将来临,中移动也有可能收购互联网公司”的话,又让市场解读为中移动收购腾讯的信号。

尽管此次中移动又称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拜访,“中移动无计划收购腾讯部分或全部权益”,同期受到拜访的还有中国无线 (2369.HK),但在外界看来,事实永远都不像表面能看到的那么简单,IT圈里的许多传言事后也均被证实并非空穴来风。

一位腾讯员工称,本次移动造访腾讯似乎跟中移动希望腾讯能与其在IDC数据中心项目上合作有关。而中移动对腾讯的“偏好”肯定不止于此。

仔细想想,是的,看起来腾讯就像是一盘美味,不论是业务合作还是财务投资,不论对电信还是广电,腾讯都可能成为三网融合过程中一颗可以改变格局的棋子——尽管吃起来可能有点难度,但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钱”的问题,而是“决心”的问题。

缺失的DNA

看起来,中国移动涉猎互联网业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也越来越迫切——除了用户对移动互联网需求的增长外,还与中移动业绩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有关,其话音业务收入正在萎缩,中国移动需要更多的增值服务支撑业绩。相形之下,腾讯的增长势头仍然很猛,真正的春天还没有到来。

易观国际总裁于扬指出,中国移动旗下的三个品牌: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只有针对高端用户的“全球通”品牌有较高的客户忠诚度。对中移动品牌缺乏忠诚度的中低端人群恰好是QQ的活跃用户。通过收购,双方市场刚好形成互补,中国移动可以迅速提高自身用户黏度。

尽管中移动是国内最大的通信运营商,但该公司在渠道业务上成长一直缓慢。相比之下,腾讯作为一个渠道运营商的角色相当成功。

而通过收购腾讯,中国移动通信或许还可以改变“前向收费”的传统业务模式——用户必须先支付费用才能享受语音通话服务,而像互联网业务一般采取广告模式、第三方支付等后向收费模式。

事实上,中国移动业历史上也曾尝试过后向收费模式,但手机用户普遍抱怨强制的“垃圾广告”,使后向收费一直成为移动难破解的课题。

腾讯也许不是后向收费模式最成功的实践者,但毕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外部原因看,怕竞争对手抢占先机也是中移动可能收购腾讯的心病之一。

“中移动和广电系的过节很深,如果广电系先行部署控制腾讯,然后给腾讯发个3G牌照,那中移动必将会很惨。”业内人士称,一旦广电将VOIP(网络电话)牌照向腾讯开放,腾讯立马可以抓住机会,成为网络上的电信运营商,至少是虚拟运营商,这会直接威胁既有的电信运营商。

该人士分析,“三网合一”背景下,为与广电网、其他电信商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竞争,中移动也有必要提前布局,以防止对手先下手为强,避免被孤立。

腾讯的很多产品目前只可以在手机和互联网上使用,但将来不排除可以在广电的网络上使用。

难以下咽的美食

事实上,分析机构德银也相信,中移动确实有取得腾讯控股权的潜在意愿,但腾讯未必愿意接受收购,特别是腾讯大部分股权由单一投资者持有。因此,在理论上中移动只能考虑收购腾讯部分权益。

但德银亦指出,中移动及腾讯的决策模式不同,中移动较接近国企,特别是中移动刚调整管理团队,短期内双方交易的可能性较低。德银更认为中移动在中长线上不排除购入腾讯部分权益的可能。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