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串”郭京毅和他的寻租利益链(2)
李丽
07:44
2010-06-10
订阅
 1  |  2 

2005年4月,郭京毅找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司长许满刚,并且表示希望许满刚多帮忙。正是通过郭京毅在其中的斡旋,新奥公司仅仅是被罚了500万了事,而且还是分两次付清。

2002年5月,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首创集团)设立外资公司过程中,需要郭京毅出具意见。由于股权出资方式当时属于法律规定中模糊之处,郭京毅答复说外经贸部的审批问题不大,但是还需要国家工商总局的认可。

之后,郭找到国家工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注册指导处原处长刘伟,两人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提供了帮助。事成之后,郭京毅和刘伟以5折价格,从首创公司下属企业开发的北京西三旗雪梨澳乡小区各买了一套别墅。郭京毅获利123万余元,刘伟获利124万余元。

上市推手

2000年,黄光裕决定转战资本市场,并为上市做了很多准备。首先,他选定了一个叫做“京东自动化”的壳。与此同时,黄光裕选定了帮助自己成功上市的助推手:香港金牌“壳王”詹培忠。

2000年7月,詹培忠的BVI公司GoldenMount,以5600万港元现金购得京华自动化原大股东的绝大部分股份,控制了京东自动化。2000年12月6日,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将用现金加股权的方式向第三方购买资产以发展物业租赁业务,而卖方公司正是黄光裕控制的BVI公司。此次运作完成后,黄光裕以持股3600万股(16.1%),成为京华自动化的第二大股东,仅次于詹培忠(22.3%)。

2002年2月5日,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增发13.5亿股新股,每股0.1元,全部由黄光裕名下的BVI公司ShiningCrown现金认购,公司将全力发展地产业务。此时,黄光裕取代詹培忠成为京东自动化的第一大股东。

2002年4月,黄光裕转让了自己名下11.1%的股份,将其个人持股比例降低到74.5%,规避了全面要约收购。2002年7月,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正式更名为“中国鹏润”。

2003,黄光裕想通过“中国鹏润”这家公司来购买境内国美电器的股份,以此形式完成国美的股权变更,实现公司在香港上市的目的,公司为此向商务部提交了收购申请。

黄光裕此时已经走上了不归之路,如果商务部不通过此次购买,国美在香港上市的所有准备将会泡汤。如果商务部审批通过,黄光裕将会坐享资本市场带给他的巨额财富。

在报送审批的过程中,外资司和条法司提出按照当时的政策,零售产业外资控股不能是100%,要求公司降低收购比例,还有报送的收购价低于评估价等问题。

在当时情况下,业内人士很少有人看好这次审批,认为国美这次肯定要“栽”。“毕竟不符合规定嘛”,一位律师介绍说。

当时,张玉栋的律所恰巧在黄光裕的鹏润大厦办公,而张玉栋就将黄光裕介绍给了郭京毅认识。

在郭京毅的点拨下,国美公司更改了报批的材料,将股比调整到65%,转让价格也提高到评估价,在所有人的惊讶之中,国美最终在商务部通过了审批。

2004年6月,中国鹏润宣布以83亿港元,收购国美电器分拆上市部分65%的股权,全部以代价股和股权证进行,公司同时易名“国美电器”。

据当时国美电器资料显示,其2004年净利润仅为1.78亿港元,以83亿港元价值计算,市盈率高达49.5倍,如此高的市盈率在同行中实属罕见。如果国美选择IPO上市,香港证监会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审核待发行公司过去3年公司的资本、负债、营业额、股权架构等,国美显然是不“够格”的。

而在郭京毅与黄光裕见面的不久之后,郭京毅收到了黄光裕的20张银行卡,共110万现金。

(本报记者 严凯 贺文 姜雷对此文亦有贡献)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