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平台 粘性、开放两大阵营显现(3)
余德
2010-10-19 07:32
订阅
 1  |  2  |  3 

目前手机支付中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近场支付,代表形式手机钱包,运营商在普遍拓展;第二种基于3G通信网络和智能手机,代表形式手机客户端,银行和一些第三方支付在普遍拓展,目的是将以往在电脑上实现的电子支付转移到手机平台上。

“更好的选择是提供更为多样的支付方式渠道,使得更多原本没有用过电子支付的用户直接使用移动支付,毕竟移动性、便捷性是手机支付的关键指标,”关国光说,快钱在2005年就推出了手机WAP支付;之后又看到了商旅市场的需求,推出了手机信用卡无卡支付,代表客户如艺龙、12580,消费者只要有手机、有信用卡即可完成酒店、机票的购买,免除银行柜面签约、安装证书或客户端软件仍能使用安全的手机支付。

今年初开始,快钱开始做开放平台,让更多样的商户接入到他们的中间件服务中。关国光解释称,这一平台覆盖了语音电话银行和应用服务提供商开发的客户端,无论哪种方式,均可在后台接入快钱的平台完成支付转账,而相关服务甚至只需电话用户拥有银行借记卡即可。

在这种模式下,开放平台与一些手机应用客户端进行了后台捆绑,而个人消费用户完成支付的同时,甚至无需知道背后调用了快钱的支付功能。

“从移动通信角度来讲,支付肯定是慢慢从封闭走向开放,”易宝支付总裁唐斌也对本网表示,因为以前移动互联网上面几乎是封闭的,以运营商为主导的。

唐斌透露称,易宝目前已与中间件厂商进行合作,“如我们和MTK下面有一些合作,和斯凯也有合作。”而另一方面,易宝也在积极推进与跟手机厂商的合作,让手机厂商从单纯的制造商变成应用服务提供商,“希望把支付功能融入到这个手机里面去,应用开发商可以调用我们的功能。”

关国光、唐彬均表示,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并不需要资金沉淀,开放式的提供服务更能实现更多行业、商户资金的快速流转,从中获取手续收入,这样的盈利模式更为明晰。

从营销角度看,他们也有着自己的逻辑。“我们往往不直接接触个人用户,但受惠于我们开放平台服务的商户能够帮忙将这一业务在无形中进行推广。”关国光、唐彬均告诉本网,他们近期不会考虑推出独立的移动终端客户端。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