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7-06-05
程维
订阅

普华永道:亚洲将成全球制药业中心

普华永道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亚洲制药企业认为,亚洲成为全球制药工业的中心指日可待。58%的企业认为,亚洲将于不久的将来取代北美和欧洲成为全球制药业最举足轻重的地方。不仅亚洲的本土制药企业,还有跨国的制药集团都对此充满信心。

这份题为《迎接全球重心转变》的报告,是根据全亚洲185位制药企业高层的深入访谈结集而成。

过三成亚洲药企拟同业并购

普华永道亚太区咨询业务主管合伙人Matthew Wyborn表示:“中国内地和印度在跨国企业的眼中,是扩张业务的首要目标市场,紧随其后的是新加坡和韩国。跨国企业对于在某些亚洲地区设立研发设施的兴趣日渐浓厚,而且更多在亚洲地区进行临床实验。另一方面,本土制药企业也积极扩充其业务版图,务求跻身泛亚地区以至全球企业。”

超过三分之一(34%) 的本土制药企业正考虑同业并购,其中逾一半(52%)的企业希望通过收购来增加全球市场份额。根据目前的数字,少于一半(45%) 的受访本土企业涉足海外市场,然而他们都非常重视海外市场的发展。

虽然本土制药企业有资金的需要,尤其是在研发方面,但只有仅逾三分之一(36%)的本土制药企业考虑向外国投资者出售部分或全部公司资产以募集资金。大部分企业都希望通过首次公开招股集资,36%的本地企业计划在国外资本市场募集资金。

本土企业及跨国公司都努力不懈地降低区内风险。近四分之三(74%)的跨国企业及79%的本土企业认为,过去五年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改善有目共暏——出台了新的知识产权法案;亚洲各国政府日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现有的法规得到更加有力的实施。

同时,目前制药工业中的每一项环节都面临着降低成本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非专利药品及保健市场的价格竞争。为了应付这些成本压力,大多数制药企业都把业务外包至亚洲区内成本较低但效率很高的公司。大部分的受访制药企业(56%)认为,不少同行仍未能以前瞻及创新的目光来看待业务外包模式,因而错过了共同发展、学习及进步的机会。目前,外包的主要环节仍是药物生产环节,但愈来愈多的制药企业已转向考虑外包新药研发及临床实验。

集中力量于销售和推广

普华永道北京咨询部门总监冯碧若指出:“集中资源用于销售和市场推广,而将其余的环节外包,这将成为跨国制药企业的新业务模式。随着未来整个行业向这一模式转变,建立策略联盟或长期合作伙伴成为最可取的途径。这一点,有82%把业务外包的受访跨国制药企业均表示赞同。”

报告指出,展望未来亚洲制药业的前景,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在中期的发展会有显著的分别。企业若能以合适的方式及步骤进行业务外包,将会领先同行。(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