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4-10
贺文
订阅

光明三鹿调价在前 蒙牛伊利暂按兵不动

网络版专稿 记者 贺文  继光明乳业、三鹿集团提高部分纯牛奶产品价格的申请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后,国内另外两大乳企——蒙牛、伊利会否相继调价,成为关注焦点。4月9日,上述两大乳企新闻发言人向本报透露,公司目前暂无计划涨价。 

暂无涨价申报 

“我们没有向国家发改委递交提交申请,我也没有接到公司计划提价的通知。”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赵远花向本报介绍。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他还未听说公司向发改委提交提价申请的信息。 

在4月8日蒙牛乳业2007年业绩说明会上,蒙牛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2319.HK,简称“蒙牛乳业”)首席财务官姚同山介绍,内地原料奶价格自去年11月出现上涨,目前已逐步回落至合理水平。他预计,整个调整期将在未来1至2个月内完成,但幅度不会很大。去年12月1日,蒙牛已宣布上调部分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涨价幅度在8%-10%。有分析认为,蒙牛此轮价格调幅至少达15%,应该已经考虑了原材料进一步上涨的因素。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实施基本生活消费品提价备案制度的公告》,要求从1月1日起,凡粮油、猪牛羊肉、牛奶、鸡蛋和液化石油气等重要商品的经营者,在一次性提高价格5%以上,或10日内连续提高价格累计达8%以上,都应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乳品企业中的伊利、蒙牛、光明、三鹿4家企业,需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提价申报。 

3月底,国家发改委公告,同意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和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鹿集团”)两家乳品企业的调价申请。受原奶等成本价格上涨的压力影响,光明乳业和三鹿集团已于4月1日起将部分纯牛奶产品价格分别上调14%和10%。 

各自出招降压 

虽然国内两大乳业巨头在提价策略上暂时按兵不动,但是成本上涨对其盈利的压力已经凸显。 

蒙牛乳业4月8日发布的2007年年报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底,全年收入增至人民币213.2亿元,增长31.2%,成为国内乳企中首个销售额突破200亿元的;纯利9.4亿元,较市场预期高,同比增加28.7%。在销售收入和纯利双双大幅“飘红”的同时,公司整体毛利率却微跌0.4%至22.5%。蒙牛年报中解释,主要原因是原料奶成本上升,但认为22.5%的毛利率水平仍处于健康水平。蒙牛乳业首席财务官姚同山表示,公司未来毛利率可维持在22%至23%的水平。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称,面对成本上涨的严峻环境,乳制品企业销售收入越多,成本压力将越高。 

除了成本控制、优化生产过程及完善物流储运体系等方式,优化产品结构、加大附加值高的中高端产品的比重,成为大型乳企目前抑制成本上涨的主要策略之一。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2007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中高端产品的比重达到40%,今年将超过该指标。比如,在伊利今年的冷饮产品中,公司将首次突破1.5元的价格上限,推出2-3元的产品。今年3月,蒙牛集团副总裁白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加大中高端产品的比重,将成为蒙牛今后较长时间内的产品结构发展方向。

奶源建设,更是化解成本压力的治本策略。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向本报介绍,建立可控性奶源,使伊利抵御了去年8月份的抢奶、缺奶尴尬。据了解,伊利集团先后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奶源基地。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