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寨药”:可怕的产业链(1)
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汪言安 中山医科大学肾内科研究生汪延生春节前在安徽老家的一次买药经历,让他无意间发现了一条隐蔽的仿药产品产业链。
因为父亲患有慢性咽炎,这位已经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有过三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来到附近的一家农村诊所,要求买一盒慢严舒柠牌清咽利喉颗粒。之前做医生的时候他常给病人开这种药,对其疗效和功能主治非常熟悉。村医随即从柜台后面拿出一盒递给他,16元,高于医院的价格。汪延生随即付了钱。
回家后,职业习惯使他看了看盒内的说明书。一看吓了一跳,这盒药并不是他熟悉的安徽某药企生产的“慢严舒柠”,而署名为海南某药企生产的“慢严舒宁”,两者外包装仅一个“柠”字的差异,其他都极其相似。
而且这盒药的说明书上的 “用法用量”也完全一样,不同的地方是说明书上并没有写 “功能主治”,而是“产品功能”,“不良反应”一项也换成了“适用范围”。最关键的差异是,这盒“慢严舒宁”外包装上标识的是“国食健字”而非“国药准字”。职业经验让他断定这就是之前在业内传得沸沸扬扬的“山寨药”。
所谓“山寨药”,主要是指那些以“消”、“健”、“食”等字号为主,打药品擦边球的仿药产品。“山寨药”并没有药品的功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已经发文将其列入严打之列,并明文规定,用保健食品甚至普通食品冒充药品的仿药产品将被禁止在药店销售。
无处不在的“山寨药”
当汪延生拿着药盒重返诊所时,村医就知道其来意,承认这确实不是药品,并主动提出为他换一盒真的。
此时汪延生仔细观察了诊所柜台内的药品,他发现摆放的几十种常用药品种类中,真正属于药品的不多,其他都是“山寨药”。如皮肤外用药“666皮炎平”、止咳药“精急支雪梨糖浆”、“邦笛”牌创可贴、“江新牌草珊瑚含片”,除了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名称之外,其外包装与品牌药品并无太大差异。
这位村医承认,他这里有一半以上的“药品”并不是真正的药,而是“消”、“健”、“防”、“妆”或者“食”字号的仿药产品,他强调说并不是他一家销售,在农村药店这已经比比皆是,而且这些产品都是从“正规渠道”进货。
村医透露,他一般都是从县市两地的一些进货商处拿货。一开始的时候,还只是两三种仿药产品,进货商特别强调这些产品都是公开招商的,有正规批准文号,利润高且没有副作用。“我也知道这些所谓正规批准文号,都是忽悠人的,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国药准字’与‘国食健字’号有什么区别。”这位村医说,如果他拒绝进货,进货商就会警告将断了他所有的货源。如此下来,每次几种,时间一长,柜台里的仿药产品就占了一半。“你可以去其他诊所问问,都有这样的经历,有诊所里卖的80%都是这些仿药产品。”
汪延生的发现仅仅是冰山一角。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不仅在安徽的乡村,在北京市区,这些真假难辨的“山寨药品”也不鲜见。位于北京东三环和南三环交接处的 “十里河保健品批发市场”,随处可见批发出售仿药产品的进货商,只要仔细一问,这些进货商都声称那些仿药产品可以直接从厂家拿货,而且价格便宜。来这里进货的绝大多数是北京周边开药店的老板,也有河北那边过来的药品经销商。
1 | 2 |

- · 东莞复苏难题:嵌补产业链 | 2009-08-06
- · 惠氏董事会通过辉瑞收购提议 | 2009-07-21
- · 中汇医药停牌一小时后再次涨停 | 2009-07-16
- · 拜耳重金布局中国糖尿病医药市场 | 2009-07-10
- · 从ROM中挖掘四大行业机会 | 200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