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什么拯救上游? 汇源为现金流而战(2)
1 | 2 |
汇源在港上市公司 “汇源果汁”的2008年年报就不乐观。年报显示,2008年汇源果汁总收入为28.2亿元,同比增长6.15%,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滑86%,不到9000万元。
年报显示,汇源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3亿元。市场人士评价,这样的现金流对于零售企业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行业旺季,这笔钱必须先保证公司的正常收购、运营、销售,应对上游基建有困难。“关键是上游差多少?”
要想解决资金问题,汇源面前摆着三个方子:贷款、增发、引进财务或者战略投资者。投资界人士认为,贷款会占有一定比例,但是解决不了汇源全部问题;
增发,就意味着将上游资产注入资本市场,这需要资本市场的认可,但是在如今资本市场上,朱新礼讲这个故事,很难获得认可。
财务投资者不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但是他们通常更注重直接的、短期的利益,果园上游的建设期、获利周期较长,汇源果汁产业并不怎么好看的财报很难让财务投资者感兴趣。
引进战略投资者,似乎是朱新礼最好的选择。4月15日上午,朱新礼在香港举行的2008年业绩说明会现场表示,与可口可乐的合作被否决后,非常乐意有新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机会出现。
“来求亲的战略合作者更多了,我们有了更多可以嫁入豪门的选择。”朱新礼说。一位投资人士认为,面对上游建设不确定的未来,以及现已下滑的汇源果汁业务,战略投资者很难再下决心。
可口可乐的巨额收购被否,也会直接打击外资、台资的进驻热情,价格也是一个很难决定的事情。相对而言,国资企业接手的可能性仍然更大。
“我已经不怎么盯汇源的案子了。”一位为投行做咨询的人士这样回答记者。投资人士纷纷反映,最近关于汇源的报告已经变得零星。
转战
上述汇源内部人士说,朱新礼一定会自己做上游,不排除利用资本运作的融资方式。该人士说,打造果汁产业的上游集团,一直是朱新礼的梦想,“上游不仅仅是果园种植、浓缩汁,还有很多相关联的细分产业”。
但汇源的下游过去的一年也并没有预期的理想。年报显示,汇源果汁的销量增幅未达到果汁行业的平均水平。2008年汇源果汁实现总销量83.3万吨,同比增长5%;而2008年中国市场果汁销量同比增长了17%。
另外,产能的利用率也不足。2008年汇源果汁总计新建了11家新工厂,产能达到278万吨,汇源果汁副总裁卢新建说,汇源果汁2008年的产能利用率仅为40%。推算的话,应该超过100万吨。而年报显示,同期汇源果汁的总销量才83万吨。
同时,汇源果汁的产能扩张却创下今年来投资之最,钱主要花在果汁生产工厂的新建、产能扩张上。因此,行业分析人士感慨道:“利润没增长,钱都花掉了。”
2008年汇源果汁用于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土地使用权及预付分销商销售网络收购款的资本开支累计超过13亿元,甚至超过了之前两年的资本开支总和。
为此,朱新礼改变了原有的战略,制定“亮剑行动”战略,将工作重心向下游市场倾斜。分析人士认为,朱新礼希望借助强化下游的销售来回笼资金。
目前,汇源已经在全国市场启动了“果汁下乡”的市场战略。2月份以来,汇源“真系列”果汁已在全国350多个县乡市场举行一系列强势促销。
同时,汇源果汁还重启了因可口可乐收购案而搁置的核心城市经销网络的收购。汇源果汁首席财务官吴育强介绍,预计在2009年上半年也就是6月份之前,汇源果汁将以1.45亿元收购位于北京、上海、武汉、天津等的9个经销网络。
截至2008年,通过一系列的自身扩张和收购分销商的网络,分销商数量增加至3800位,二级分销商增加至8000位。汇源果汁副总裁卢新建也表示,2009年汇源果汁希望在重要城市的现代化渠道与农村市场各取得50%的销售额。
营销专家李志起认为,为了进一步增加果汁销量、消化产能,汇源果汁会在销售网络的规模上发力,将渠道下沉到农村市场将是主要选择。
1 | 2 |

- · 汇源果汁收购奶类饮品业务 | 2009-07-28
- · 传言重启洽购汇源 统一官方否认 | 2009-07-15
- · 商务部官员:否决汇源并购案并非迎合民众情绪 | 2009-07-06
- · 汇源背后的故事:PE退出撞上“中国墙” | 2009-06-28
- · 荷兰退休基金成汇源果汁新股东 | 200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