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思抢奶潮 光明乳业推‘牧场千分’管理
记者 胡怡琳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引发了消费者对奶源安全的普遍关注。6月1日,光明乳业宣布,已正式推出其首创的针对牧场综合管理的“牧场千分”考核体系。
“牧场管理向来远比乳品工厂管理难度更大更复杂,”光明乳业负责质量的副总裁张华富接受本网记者表示,“‘牧场千分’的年度考核将每年对牧场进行排序,末尾的不合格牧场的负责人就要被淘汰,这样会使其有压力不断提升奶源质量,使消费者喝奶更有安全感。”
2009年6月1日也正是全球第10个“世界牛奶日”。《食品安全法》、《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和《乳制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实施规则(试行)》也在当日正式实施。
张华富表示,安全在全球都是食品业的第一标准,公司将积极寻找第三方机构对这一提升奶源安全的牧场管理体系进行通行化认证。
诚信危机
作为乳品业的上游,牧场被企业轻视由来已久。在乳品界流行的“轻资产战略”观点一度认为,和乳品下游的品牌、渠道的投入相比,牧场的投资大、回报周期相对漫长。这些因素导致了目前畜牧场小且分散,难以监管的格局。再加之国际市场上一旦发生奶荒,中国廉价的奶源就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货,利益驱动之下,“抢奶潮”使得各种安全隐患日益暴露。随着添加剂事件的升级,能否完全抛开上游牧场走轻资产路线的拷问摆在关乎民生社稷的乳品行业面前。
直至2009年6月1日国际牛奶日,乳品业危机仍在延续,去年9月事发的“三聚氰胺事件”阴霾尚未散尽,今年2月蒙牛特仑苏又身陷其添加剂“OMP造骨牛奶蛋白”疑似致癌困境,此后伊利营养舒化奶所含“CBP健骨营养蛋白”也遭遇类似质疑,前不久浙江晨园乳业又被查出违法添加皮革水解蛋白以增加产品蛋白质含量,5月“解抗剂”风波又进入消费者的视线,非法食品添加剂问题已是暗潮待涌。
市场经验一度证明,重渠道、重品牌、轻牧场的奶业公司往往能在市场上迅速胜出。一位乳品业分析师向本网记者表示,产业链上游的养殖业和品牌、渠道建设相比,其实是长期受到忽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牧场的投入大,回报周期短,而在品牌、渠道、市场促销的投入则更能立竿见影。这使得目前上游牧场普遍规模较小,且分散。”
光明乳业分管质量的副总裁张华富则认为,近年来中国乳品安全问题频发,也和有关国家标准的缺失以及检测手段和方法的滞后有一定关系。但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链上多个环节上诚信的缺失,以及法律意识的淡漠——不是不知法,而是基于利益的诱惑、执法不严的侥幸心理,从而漠视现有的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
而导致产业链普遍淡漠法律的症结则在于,“我国‘千家万户’式的落后养牛模式没有办法和现代化乳品加工方式实现对接,如果这个矛盾不真正解决,风险因素肯定还会继续存在,问题也会继续发生。”张华富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对乳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和惩处都相对容易一些,但面对奶源环节千家万户的奶农,监督检查和执法难度就大多了。”
“现一现状与中国乳品消费者希望获得的关于乳品是否安全优质的知情权和保障权是矛盾的。”张华富表示。“只要这样的局面继续持续,消费者事实上也就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被尊重。”
解决之道
在目前的状况下,企业如何寻求解决之道?
“规模化+标准化+严格执法”这三者之间是不可或缺的。”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认为,规模化有助于推行标准化管理,同时可以降低奶源环节搀杂使假的道德风险,因为一旦查处会损失惨重;而标准化有助于提高奶源的安全系数和效益,更便于执法监督。他坦称,这个“复方药剂”并不新鲜,但需要做到的是落到实处。
光明乳业向本网记者透露,为了能达成上述目标,公司已开始将“工厂千分”的管理模式推广到牧场管理上。公司于昨日正式宣布推出针对牧场综合管理的“牧场千分”考核体系。据悉,于2009年初开始探索设立的自有牧场千分标准,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于首创。“光明和加拿大的牧业管理机构合作10多年,它们也进行牧场考核,但标准条款并没有光明‘牧场千分’标准那么详细。”张华富表示。
光明乳业拒绝透露过多条款细节,仅表示,“牧场千分”标准主要内容会包括牛只防病治病和防疫、饲料和饲养管理部、日常生产经营、环境卫生、涵盖ISO9001、国家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等标准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
“牧场管理向来远比乳品工厂管理难度更大更复杂,因此光明‘牧场千分’标准比‘工厂千分’标准的考核更严格,800分为及格线,后者的及格线起初是700分。” 张华富表示,“工厂千分”有些条文扣1分可能不影响产品质量,但牧场就不同,“比如每年奶牛两病(结核病和布氏杆菌)检查不能不做,否则就不是扣1-2分的问题,也不是扣更高分的问题,而是直接判定不合格。”
根据计划,光明乳业的“牧场千分”考核体系先考虑在公司的自有牧场施行,此后还会推广到合作牧场,再推进到承包租赁的养殖小区牧场。“这一标准化管理也将有助于对牧场规模化进程的推进。”光明乳业内部人士表示。
“推行‘牧场千分’标准之后,光明奶源质量将会有全面的提升。”张华富表示。此前,光明奶源质量已经高于国家标准。以细菌数为例:光明管理的优秀牧场已实现生奶细菌数小于3万个/ML、体细胞30万以下,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一般牧场达到细菌数指标10万以内、体细胞40万以下,达到发达国家一般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收购生奶90%标准可达到微生物50万个/ML以下。
“国内消费者有权利选择享用更安全更优质的国产乳品。”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表示,在国家标准没有正式修改之前,光明乳业一直参照欧盟标准制定实施逐步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标准。“从2008年开始,我们计划用3-5年的时间由保证型向预防型迈进,目标向质量完美型标杆企业攀登。”郭本恒表示,“不断改进提升的‘工厂千分’和‘牧场千分’标准将成为光明实现这一目标的两只手杖。”
分析人士表示,光明“千分”标准还有一个好处:可以使总部精确掌握全国各地牧场和工厂的质量管理水平,便于总部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推行先进管理经验,或者派出相关专家帮助整改提升。“这样‘较真’的确会增加了很多生产成本,但产品的安全性却大大增强了。”

- · 工行国际化战略提速 全球现金管理业务开启 | 2009-11-25
- · “中国CFO论坛暨第二届财务管理国际峰会” 召开 | 2009-11-25
- · 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将实行上限管理 | 2009-11-24
- · 《财经》人事变动名单出炉 | 2009-11-17
- · 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将纳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 | 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