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联合利华卷入走私案 6年共逃税317万元

订阅
2009-11-04
马巾坷

记者 马巾坷 即05年富士施乐走私案后,又一知名跨国公司在华卷入走私案。

据京华时报消息,10月29日,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利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开庭。该案被告包括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采购部及该部门化学品采购助理经理范军、保信捷(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及该公司代理商务经理张浩。

保信捷为一家澳大利亚贸易公司,是联合利华的代理进口商。检方称,联合利华采购部及该公司代理进口商,在一项日化原料的进口过程中,故意使用其他品名,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联合利华进口的原料实为“羊毛醇”,却在2002年10月至2008年2月长达6年的时间内一直以“固醇”的海关HS代码报关。羊毛醇关税税率为27%,而固醇关税税率为5.5%。联合利华6年共计逃税317万元。

11月3日,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对此案作出回应,他表示,该案目前正在等待法院的审理结果。并且否认了联合利华曾经希望补缴税款解决此事的说法。

目前,此案引起越来越多的质疑,有业内人士表示,涉案人员可以再长达6年的时间里连续错误操作不被发现,是海关程序的漏洞还是企业故意所为,这背后一定会有故事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海关的HS编码分类在操作中存在一些分歧地带。而海关方面的缉私力度近年来不断加强,海关对货物至少有四道查验关,走私已是难上加难,如联合利华此案这般“走私”6年方才事发比较罕见。而联合利华对此反馈称,这么做并非故意。

此前,2002年联合利华采购部门就曾出现过类似错误,造成海关关税损失。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该现象一直存在并不排除少数企业或者企业所属的部门为了业绩需求施压员工甚至变相默认类似行为的可能。

而据从事税务工作的专业人士透露,海关HS码的分类存在模糊地带。该人士表示,在实践中碰到过一些案例,产品归到两种HS码都有技术依据,HS编码存在一些重复性,有的企业确实会通过这种方法避税。而且有些产品在国外和国内的分类也有不同。他认为这一事件跟海关把握的尺度亦有关系。可以被视为双方的一种分歧。要对货物进行非常精确的分类,需要由拥有深厚技术背景的专业人士来定。

而海关内部人士分析,在长达6年的时间内“走私”一直未被发现可能存在多种原因。一种可能是确实所有的经手人都疏忽了,但报关员不知情的可能性很小;另一种可能是海关存在内部监管的漏洞;同时不排除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该人士称,包括一线的验货在内,有四道主要环节可能查出走私:包括缉私部门的不定期抽查、群众举报以及海关的自查、内审。目前海关已建立起复杂的监察体系,货物想蒙混过关越来越难。故意弄错HS编码已成为一种风险极高的做法,他同时表示,如果查得足够严格,很多企业都存在问题。

另据报道称,该案件中联合利华原料采购的流程是,由保信捷向新加坡恩凯进口原料,再以内贸的方式卖给联合利华。还有消息称,联合利华采购助理经理范军在接受审讯时称,这一做法是迫于联合利华方面降低采购成本的考核压力,这一做法获得了联合利华采购部主管的许可和配合。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