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产业链裂变 中粮“新乡”样本试水(2)
从目前的业务发展情况来看,中粮已经在小麦领域具备了全产业链的雏形:
在原粮采购上,中粮旗下的小麦部专门从事小麦贸易。2006年起,中粮小麦部启动战略转型,由贸易商向原料供应商转变。新乡项目就是这一转变的体现。中粮将利用订单种植所掌控的粮源,通过新乡项目的配麦功能,推出“中粮”系列的小麦原料;
在面粉加工环节,中粮已经形成包括沈阳东大、沈阳香雪、秦皇岛鹏泰、山东鲁德、郑州海嘉、濮阳中粮、厦门海嘉、漯河中粮等8个独资或控股的面粉加工厂在内的面粉加工体系,面粉年加工能力180万吨,与五得利、今麦郎并称国内面粉加工业三巨头;
在面食流通环节,中粮已经拥有一批面粉、面条等品牌,比如中粮牌、中粮鹏泰、中粮香雪等。在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的方便面领域,中粮收购了五谷道场,重新杀回市场的五谷道场已成为中粮旗下的子品牌,中粮将为五谷道场的推广投入2.5亿元,在今年11月高调复出时,五谷道场集中推出6种口味的非油炸方便面产品。之前,中粮内部人士曾向本报透露,中粮还将并购一些速冻、方便食品品牌,迅速壮大中粮的方便食品方阵。
协同难题
产业链上下一体、协同运作,是最完美的状态。
在粮食领域,国际知名的ADM、嘉吉、邦吉、路易·达孚等跨国粮商全部采用全产业链模式,从上游种植、到物流、再到加工、贸易,全部覆盖。
而宁高宁要做的全产业链,还要更进一步。上述跨国粮商,大都是停留在B2B的业务层面,很少涉足B2C业务,也就是更下游的品牌建设及分销。按照中粮的思路,全产业链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
不过,宁高宁也曾坦言,打造全产业链最大困难是协同。这种既包括纵向协同,比如上下游之间的衔接;也包括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
仅就小麦业务来说,中粮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这个产业链上的主要环节,分属于中粮集团内部不同的业务平台。
比如小麦的原料采购、供应主要由中粮粮油旗下的小麦部负责;而面粉加工集中在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小麦加工事业部(比如中粮鹏泰等面粉加工厂),他们也自行对外采购小麦原料;品牌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集中在中国食品有限公司,比如五谷道场。
中粮内部人士也承认,上述业务平台形成协同效应还需要时间。
即便是在产业链的某些环节上,协同效应的显现,同样需要耐性。
比如在上游的种植环节。东方艾格的马文峰介绍,订单种植目前在中国的普及率不高,绝大多数是散户种植。中粮已经在逐步扩大小麦订单种植的面积,从2008年的20万亩优质订单小麦种植到2009年的50万亩。但中粮粮油的栗明也坦言,订单种植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而且为保证小麦种植的品质,中粮要求种植户每年更换种子,为此中粮需要以高于市场收购价的代价来换取种植户的积极性。
在小麦产业链的下游出口环节,中粮目前的优势地位尚不明显。
国内现有的面粉年产量为3.5亿吨,需求量为1亿吨。中粮旗下现有的8家面粉加工厂,所形成的面粉年产量也仅占国内面粉总需求量的约2%。东方艾格的马文峰介绍,国内整个面粉加工领域的市场集中度很低,远未形成像食用油以益海嘉里的金龙鱼、中粮的福临门为主导的市场集中格局,没有领导品牌。
不过,这也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马文峰说,小麦产品终端市场的低集中度,为中粮的拓展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1 | 2 |

- · 再洽白水杜康 中粮谋购白酒屡败屡战 | 2010-02-03
- · 中粮称暂未确定接收酒店资产 | 2010-01-27
- · 中粮联手MSN共“玩”全产业链 | 2010-01-26
- · 央企酒店业今年起重组 中粮、华侨城有望成重组平台 | 2010-01-26
- · 2亿收购万威客 中粮肉食产业酝酿三足鼎立 | 200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