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复出 押宝黑龙江红星集团

订阅
14:00
2009-12-23
王广艳

实习记者 王广艳 曾经在中国乳业江湖“叱咤风云”,甚至被人称为乳业“教父”的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在2004年底作为“中国式大败局”的主角淡出人们视线, 然后若干年后的今天,在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他的时候,却又重入江湖。

关于郑俊怀重出江湖的消息在2009年一直传的沸沸扬扬。有报道称,郑俊怀出狱后回到呼和浩特,募集40亿巨资进入乳业市场;还有报道称,多家乳品企业已经向郑俊怀抛出“橄榄枝”。

然而据黑龙江晨报12月23日报道,郑俊怀复出是真,但并不是回到呼和浩特,而是来到了黑龙江。沉寂近4年后,他选择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新成立的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下称“牡丹江红星”)担任“特邀顾问”。

黑龙江晨报记者从黑龙江省奶业协会获悉,2009年7月18日,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万吨高档乳制品深加工项目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开工奠基,郑俊怀正式联手“红星”。

报道称,郑俊怀并没有出资入股牡丹江红星,也没有担任着实权的职位,一方面是因为他手头没有大笔资金,无法以入股方式参与牡丹江红星经营;另一方面也因受《公司法》有关限制,他尚不具备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条件。

郑俊怀的到来让红星乳业这家偏居黑龙江一隅的乳品企业一夜之间获得了外界巨大的关注。省奶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红星乳业虽然是一家创始于1952年的老品牌,但是一直未抢占多大的市场,这可能跟企业内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关,希望郑俊怀能给这家企业带来一些改变。

郑俊怀1993年至2004年,任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 伊利从原来固定资产40多万元、年利税不足5万元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厂发展成为全国大型乳业集团,郑俊怀功不可没。1996年伊利股票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然而,郑俊怀最终却因动用公司资金进行MBO(管理者收购)黯然落马,在2004年岁末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寒冷的冬天。所谓MBO(管理者收购),就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与经理层利用所融资本对公司股份的购买,以实现对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的改变,实现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主导重组公司,进而获得产权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当时,郑俊怀为了保住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打造了三条隐性MBO通道:其一是华世商贸公司,其二是呼和浩特启元公司,法人代表是郑俊怀本人,第三条通道是金信信托。按照2004年6月30日的数据,以郑俊怀为核心的数位高管拥有了伊利股权20.87%的法人股股权。

2004年12月,郑俊怀因涉嫌挪用公款罪入狱,2005年12月31日被判刑6年。乳业“教父”的传奇戛然而止。2008年9月,郑俊怀出狱。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