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奶价“倒挂” 商务部发布奶粉进口预警
实习记者 王广艳 据21世纪经济报道13日报道,商务部1月11日发布预警通报称,近期奶粉进口数量大幅增长,1月份预计到货超过4万吨。商务部提醒相关企业及时关注市场走势,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过量集中进口造成损失。
根据商务部“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和信息发布系统”数据显示,近期企业报告进口到港奶粉数量大幅增加,2009年12月份到货数量达3.1万吨,其中供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为0.5万吨。预计2010年1月份进口奶粉到货超过4万吨,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为0.3万吨,港口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中南等地区。
天量进口创下历年来国内单月进口奶粉数量的新高,而对应的却是,全球最大乳业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3月份交货的全脂奶粉价格每吨3282美元,价格下滑了6.8%;4~6月期间交货的奶粉价格下跌了8.1%,至每吨3255美元;7~9月期间交货的奶粉价格则下跌5.2%,至每吨3523美元;所有合约的平均价格下跌了7.1%,至每吨3309美元。
国际奶价正在走下坡路,而国内奶价却正在步入稳健的上升通道。长期关注国内奶价的国内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目前国产奶粉主要原料基粉已经超过了3万元/吨,每吨奶粉基粉的价格与去年第三季度相比增加了6000元,比二季度增加近2万元。
国内国际奶价的“倒挂”现象,让商务部及时发布了今年首个重要进口预警通报。
据悉,国产奶粉基粉价格回暖,得益于国内各大鲜奶主产区收奶价格的回升。据统计,我国整体鲜奶收购价已经从三聚氰胺爆发后的1.3~1.4元/公斤历史低点回涨至当前的3.15~3.2元/公斤。国内奶价(超过3万元/吨)与国际奶价(2.25万元/吨)再次形成“倒挂”局面。
对于进口的剧增,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则表示,主要是国内的奶粉价格贵了,“盈利的要求使得企业选择大量进口奶粉,而不是采购国内的奶粉。”陈连芳如是说。
“企业担心进口原料奶粉的价格再次升高,于是趁低大量买进。”中国奶业协会顾问王怀宝指出,这一盲目囤货的举措违背了以需定产的生产原则。
“大量进口奶粉低价抢攻中国市场的企图已经非常明显。”王丁棉说,对我国乳制品行业来说可谓“弊大于利”,尽管降低了部分乳企的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终端产品涨价;但“倒挂”格局将令国内鲜奶、奶粉基粉价格双双陷入“有价无市”的被动局面,最终伤及我国奶业及畜牧业的复苏发展,导致个别主产区再次爆发奶农杀牛的现象。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相关部门也是觉察到了进口乳品的大大增加,将给国内乳业市场带来冲击和不利影响。此次预警也提示相关企业,乳业市场恢复的力度虽然快,但是也要注意一个量,在市场需求容量尚未大幅扩大的同时,企业应注意存在的风险,比如保存、市场销售等。他还指出,一旦进口奶粉在国内企业形成致命的强势地位,以后这些企业进口奶粉在价格、数量上都没有了话语权。

- · 北京11部门联手遏制高房价 | 2010-02-23
- · 美发布新技术政策:谁的网络战? | 2010-02-23
- · 华为拟推手机制造部门独立上市 | 2010-02-23
- · 消息:内部人士解密蓝翔技校黑客门事件 | 2010-02-23
- · 英国电影学院奖:《拆弹部队》打败了《阿凡达》 | 201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