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记5年梦断上市路 “白武士”美心买壳(2)
在主营业务无力支撑上市公司摊子的情况下,福记上市后迅速转战资本市场,试图通过债券投资来解决财务问题。2005年,福记通过摩根大通向独立第三者发行6.2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换股价获得22%溢价,为福记账面上减少6亿港元债务。
尝到甜头后,福记于2006年底通过瑞银与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签订10亿港元零息可转债;2007年通过花旗与CapitaTrustCompanyLimited签订15亿元人民币零息可转债。但正是这两笔可转债的运作失利加速了福记的崩盘。其后,由于经济危机,福记股价大幅跳水,这两笔可转为福记带来连本带息22亿港元的短期债务。
空心化经营
福记的主营业务包括送餐服务、餐馆及方便食品三部分。福记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送餐服务和方便食品业务在福记的整体业务中,所占的营业额及收入越来越吃重,未来将继续作为集团的重要业务。
为了扩大送餐业务,福记在上市期间,在山东、宁波和无锡共建立了4个原料采购中心、2个区域调度和处理中心、7个加工和配送中心,有着每日140万份的送餐产能。
不过,一位曾考虑和福记合作的快餐行业人士表示,他在考察中发现福记很多基地都是“空厂”,即厂房都有,但没有生产。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尽管福记拥有这么多的“中央厨房”,但福记并不从这些“中央厨房”配送,而是在当地招聘厨师进行快餐加工,“这等于自己在那边用最土的方式去做,不是用集团的方式去经营”。这使他打消了和福记的合作计划,把单下给了福建另外一家食品厂。
所谓“中央厨房”即将菜品用冷藏车配送,全部由直营店实行统一采购和配送。采用中央厨房配送后,比传统的配送要节约30%左右的成本。中央厨房采用巨大的操作间,采购、选菜、切菜、调料等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半成品和调好的调料一起,用统一的运输方式,赶在指定时间内运到分店。真功夫就是使用的这种方式。
据一位曾任职于永和豆浆的高管表示,福记无锡的生产基地经营百利包装的豆浆,和永和合作了塑料袋包装的豆浆项目。但到了2009年6月,他发现福记生产开始不正常,员工大批流失。到了当年7月,永和的订单福记已无法生产。
上述快餐行业人士表示,福记上市之初,曾有心做好主营业务,甚至从香港、台湾及大陆雇佣了一批职业经理人,给他们以超出同行1/3的待遇,总监级职业经理人甚至配有豪车,但“福记力不从心,它那些菜式没有什么特色,物流中心也非常一般”。
福记的餐饮业务包括中餐馆和主题餐厅,中餐业务赢利点来自于团扇。在申请清盘前,福记曾尝试两个项目试图改变困境,一个是给便利店送盒饭,以扩大送餐渠道;再一个是投资兴建一个名为“百变熊猫”的中式餐厅,类似于永和豆浆,以期未来进行中式快餐连锁,但由于在便利店,盒饭供应已无任何优势,而且没有盈利,所以开工率不足。在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这两项尝试也随着清盘而停止。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福记却交出了一份“漂亮”年报。截至2008年3月31日的年报显示,其送餐服务较上年同期增长48.4%,中餐馆增长18.1%,方便食品业务上涨93%,经营盈利5.8亿港元。
但主营业务的无力,加上巨额的投资失败,福记真实的运营状况很快显现出来。2009年7月29日起,在董事会延期召开、截至2009年3月31日的年报数次延迟后,福记被香港联交所要求暂停股票买卖,随后福记董事徐尉玲博士辞职。2009年10月,福记更发生基层员工薪金未发而诉诸围厂事件,尽管其后高层担心事态扩散而发放了薪资,但福记已是千疮百孔。
不过,上市后唯一给福记带来盈利的就是地产项目,这是福记在上市后投资的业务。上述曾就职于福记的高管表示,福记用于地产的投资是十多亿元,分散在无锡、北海、山东等地。福记投资地产的方式属于等待型投资,即将地买下来后不盖建筑,任其自然成长,这种投资在房地产价格近几年的攀升中确实为福记带来了盈利。
福记一位快餐业同行表示,以快餐行业60%-70%的平均利润计算,福记作为上市公司不可能在短短5年就走到今天的境地,其根本原因是公司大股东一开始就不打算把快餐业务做好,“做好快餐太累了”,福记的用意是包装上市,给资本市场一个假象。
1 | 2 |

- · 金川集团重启上市计划 “十二五”打造千亿企业 | 2010-03-09
- · 中国出版集团计划上市筹资18亿元 | 2010-03-09
- · 红门科技计划深圳上市 | 2010-03-09
- · 耿亮:国际板研究直接发行上市 没有提款机的概念 | 2010-03-09
- · “乖乖公司”捡大便宜 | 20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