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兴长“胃病疫苗”引资纠纷(2)
张晓晖
06:45
2010-08-03
订阅
 1  |  2 

引资逻辑

一切需要追溯到重庆康卫胃病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之后。

2009年5月8日,岳阳兴长召集董事会安排重庆康卫后续运作方案。

岳阳兴长称,在具体推进胃部疫苗产业化的过程中,自己遇到三大困难和问题:一是作为石化类公司,缺乏跨行业经营的能力;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三是缺乏生物制药企业生产、销售、管理和运作的实践经验。

岳阳兴长估算这个胃病疫苗产业化的投资将超过2个亿,而公司无法承受2亿元的重负。

因此,岳阳兴长董事会认为,引入战略投资者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2009年10月,岳阳兴长发布接受意向战略投资者报名登记的公告。

此后,江苏延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安生物等数家战略投资者开始出现。最终华安生物得以竞标入选。但是华安生物仍然在注册资本出资额和企业规模上受到质疑。

华安生物注册资本在2009年11月只有100万元,外界认为,为进入重庆康卫,华安生物才作出了大幅度的增资扩股;此外,华安生物更像是一家疫苗销售公司,缺乏疫苗生产制造经验。

在重庆康卫的战略引资过程中,阳春公司、自然人股东李波亦感到不满,认为自己没有获得更多的增资入股份额。

矛盾随着华安生物的1.5亿增资注入而被激发。

三次引资失败

至记者截稿时,阳春公司和李波方面,并未回应记者的采访要求。

阳春公司在2000年重庆康卫成立之初,以300万现金出资入股,当时占股为15%。

重庆康卫知情者称,公司的胃病疫苗虽然现已获得新药证书,但是在这9年历程中,重庆康卫的控股股东岳阳兴长历经艰辛困苦。

由于新药研发不被看好,重庆康卫曾发起第一次增资但宣告失败,其股东包括研制新药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均未认购新增股本,重庆康卫在2003年增资1000万-1300万的计划宣告泡汤。

2003年一、二期胃病疫苗临床试验临近的时候,重庆康卫资金告急,遂进行了第二次增资。在这轮增资过程中,岳阳兴长出资580万,第三军医大学以科研力量出资230万,剩余11名自然人股东增资354.2万元。最终重庆康卫成功增资1164.2万元。

阳春公司在增资过程中,将其持有的150万元股份转让给自然人吕雪峰,吕雪峰又将股份转让给自然人李波,最终阳春公司仅持有重庆康卫股份10万元。

2005年,胃病疫苗的第三期临床试验在即,重庆康卫再次出现资金缺口。

2005年3月31日,重庆康卫召集股东会,希望增资扩股2000万元,但是除了岳阳兴长愿意出资,第三军医大学愿意以技术作价增资入股外,没有其他投资人愿意继续往胃病疫苗项目里面投钱。

2005年9月,重庆康卫再一次召集股东会,计划为胃病疫苗项目增资1500万元,最终仅有岳阳兴长和岳阳兴长委派的两名管理人员进行了认购和增资,即使1500万元中只募集到879万元,分别是岳阳兴长增资550元,自然人刘庆瑞增资100万元,自然人段顺罗增资229万元。

2007年,重庆康卫进入新药申报阶段,前两次募集资金均已用完,重庆康卫多次就增资问题同其他股东协商,试图再次增资1400万元,用于新药申报和后续研究,但是由于重庆康卫股东未能就增资达成一致意见,重庆康卫的增资打算第三次宣告失败。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