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伊利“毁谤门”:商业道德在沉沦(1)
贺文 姜雷
2010-10-24 14:34
订阅
 1  |  2  |  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贺文 姜雷 蒙牛、伊利之间毁谤与被毁谤的事件,到了落幕的时候了?

尾声已经奏响,权威机构定性,这是一次“属于个人行为无更深层次背景”的案件。

10月22日上午11点半左右,呼和浩特市警方召开约三分钟新闻发布会,呼市警方在给出上述定性时,再次介绍了安勇(原蒙牛集团员工)等人损害伊利商品声誉的案件的概要。

22日凌晨,蒙牛方面在声明中表态:安勇已被蒙牛集团除名,并且称呼伊利为“兄弟企业”。当然,这份声明表达了将仍未了解的 “未晚事件”此次一并解决的希望。

这几日,身为“同城兄弟”的两大乳企巨头之间,剑拔弩张。眼下一句“兄弟”,似乎寓意颇多。

2008年秋天的乳业三聚氰胺事件,使得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失去了对国产奶粉安全性的信心。当时乳企宁愿损失几十亿,也“绝不让诚信受损失”言犹在耳,但这一次的营销环节的丑闻,再次打破了这个誓言。

“毁谤门”刑罚似缺乏震慑,仍在不断打破商业道德底线的谣言,并未有停止的迹象。

毁谤传播学

关注,再次由来自互联网络的匿名发帖引发。

10月17日起,一篇名为《蒙牛集团蓄意破坏我公司(伊利)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件侦破进展》帖子在各个论坛中传播。

网贴爆料称,蒙牛周密策划“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并针对伊利QQ星儿童奶、婴儿奶粉策划破坏活动。

该文称,蒙牛集团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简称“博思智奇”)总经理兼蒙牛集团总裁助理杨再飞、博思智奇其他员工以及北京戴斯普瑞网络营销顾问有限公司等数人涉案,警方已经获得蒙牛方面的公关策划方案等。

19日晚上之后,这篇网贴全面传播并成为热议。

次日下午,呼和浩特警方证实:有关伊利“QQ星儿童奶”遭遇恶意攻击一事,经公安机关侦查,系一起有预谋的商业诽谤案,相关涉案人员被批捕。

据警方介绍,这些网络攻击手段包括:寻找网络写手撰写攻击帖子,并在近百个论坛上发帖炒作,煽动网民情绪;联系点击量较高的个人博客博主撰写文章发表博客;以儿童家长、孕妇等身份拟定问答稿件,“控诉”伊利乳业公司,并发动大量网络新闻及草根博客进行转载和评述,总计涉及费用约28万元。

据警方调查,整个网络炒作历时一个月,其中点击量最高的一个帖子点击数达20余万人次。

六七年前,与伊利合作的一家公关公司就曾用类似的公关手段攻击蒙牛。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