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转暖基本无望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亚玲 2008年,房地产成交量下跌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土地交易量的严重萎缩。
根据思源顾问的数据分析,2006年,全国通过招拍挂市场成交土地106万亩,市值5796亿元;2007年成交173万亩,市值9551亿元;2008年1-11月份,土地成交48万亩,预计全年成交52万亩,市值2860亿元。2008年全国土地的成交数量仅相当于2007年的三分之一。
土地市场会在何时走出低谷?据记者了解,乐观的看法是2010年土地市场见底,而悲观者认为今后三年的土地交易情况都将一片狼藉。显然,多数业内人士都对2009年的土地交易转暖不抱希望。
流拍也许只是开始
2008年末,合肥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土地推荐会,推出了47块土地。力推“零星小地块”,把“大快地分小块”,加快办证流程,加大城市环境的改造等等都是合肥在过去的举措,尽管如此,合肥在2008年,依然遭遇了多次的土地流拍。这个已有万科、金地、碧桂园等国内龙头进入的内地新兴房地产市场,房价才刚刚拉高,却重新陷于停滞。而房价和交易量大幅跳水的深圳、广州、上海,包括号称房价“最后堡垒”的北京,都遭遇了多次的土地流拍。2008年的上海住宅土地供应总量(包括含住宅的综合用地)为277.8万平方米,最终成交的土地仅为170.6万平方米,流标比例达38%。
当“面包”无人问津时,储备新的“面粉”就变得没有意义。
除了住宅购买力不足导致的土地购买意愿下降外,横亘在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最直接的一座大山就是在过去的几年间,各大公司疯狂的土地储备和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迎合地产高潮而推出的各种形式的土地开发。思源顾问总经理叶箴认为,何时市场能回暖,主要取决于大家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和信心,最直接的判断依据就是现有存量土地和住房的消化进度。业界普遍认为目前北京的商品房存量至少需要2年来消化。从全国的数据来看,按照中国指数的统计,从目前的房地产销售能力来看,土地市场的存量以及施工能为市场提供6年以上的新增供给。(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09年1月5日出版的第401期《经济观察报》......)

- · 溆浦县民养官的反面标本 | 2009-08-13
- · 陈楚生北京当宅男靠写作苦熬 官司了结遥遥无期 | 2009-08-13
- · 人教社否认将大幅削减中学课本中鲁迅作品 | 2009-08-13
- · 花旗中国获准成为本币做市商 | 2009-08-13
- · 北京现代二度上调目标 韩系车卷土重来 | 20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