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抄底 勇敢者游戏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洪桥 2009年的3月间,媒体爆出前一个月的二手房交易达到创纪录的9373套,并将之称为“小阳春”,甚至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楼市开始触底转暖。
9373套,这个接近北京历史最高水准的数字会让依旧自认为身处经济危机边缘的很多人感到震惊,让执着于观察统计数字以确定何时加入抄底购房大军的人心慌意乱。但是焦躁等待的人并不知道,这个13个月来的最好纪录,也是由一群同样手忙脚乱的人共同创造的。这里面有担心房价反弹的恐慌、丧失等待耐心的烦躁、迫不得已的无奈。当然,也同样存在着付款之后的追悔莫及。
手足无措的不仅仅是缺乏经验的购房人。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曾经自嘲地说过:“不要相信行业专家,也不要相信经济学家,因为我们跟全中国人民一样,第一次面临一个完整的房地产周期,毫无经验。” 看着各具表情的脸,奉劝一句,抄底楼市需要的太多太多,不是凡人能干的。
刚刚购置了一套二手房的方芳最近小有点得意,“你知道吗,我刚买完一周就有人出价100万元要买我的房。”方芳买下的那套位于学院路的二手房总价是90万元,一周之内报价差出10万元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证实一个人的判断能力。而且,作为半个业内人士,方芳需要经常和房地产界的人士打交道。一个完美的实践也有助于证明,业内人士还真不是白混的。
得意之余,方芳似乎忘了,在买完房的一段时间内,她一直捂着这件事。因为她的同事也不是白混的,而且一致反对在这个时点买房,理由是认定房价还会一个劲掉下去。
说实话,既然长期跟房地产圈打交道,方芳还是非常明了形势的,也知道等一等反正也没有什么坏处。但最终让她做出决定的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太累了!”而且,新婚的她在心理上比普通人更需要一个温暖的家。
2008年五一节前,方芳就在马不停蹄地看房,从北五环外看到北四环边上。房价每降一次,她的目标就会向内环更靠拢一些。奥运会后,方芳在清河看中了一处二手房,和房东谈好了价格,单价超过11000元。就在决策前的一分钟,她给自己的领导打了个电话,富有房地产经验的领导给予的答复是“千万别买”。有时候,专家的话还是不能不信的,这个最后一分钟的电话让方芳少损失了20万元。对任何一个工薪阶层来说,这个电话实在是太值了。但是在那段时间买房的人基本都缺乏拥有一个好领导的幸运,只有无处伸冤的愁苦。因为,很快,房价下降大潮开始了。(......更多精彩内容详见《经济观察报》第412期)
- · 中国股市险在何处? | 2009-08-13
- · 股市为什么破位下行? | 2009-08-13
- · 花旗中国获准成为本币做市商 | 2009-08-13
- · [早评]:今日血战 何时抄底 | 2009-08-13
- · 写字楼空置率已高企 广州“西塔”再携巨量入市 | 2009-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