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部委预警电动车:最忌跟风(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耿慧丽 在电动车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日益明晰的背景下,车企纷纷推出电动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联盟遍地开花,新能源汽车股一路飙升,我国汽车产业似乎已经踏上“弯道超车”的快车道。
面对炙手可热的电动车浪潮,政府官员与业内专家不约而同地开始纠偏,对我国电动车产业化进程发出预警。
在本月初举行的“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发改委与工信部的官员均表示要警惕新能源汽车投资过热。
在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看来,我国电动车虽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是竞争地位十分脆弱。电动车产业化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起步早并不一定领先
目前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只要抓住这个机会,不久就能超越世界成为汽车强国;另外一种则认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大跃进”,盲目跟风。
从代表汽车行业主流声音的“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看,对于把电动车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参会各方代表没有太多异议。
针对近期对于发展电动车的质疑,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发言中特意回应:“电动汽车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的战略选择,也是各国汽车市场的战略选择。共识正在形成,转型已经起步。”
陈清泰在发言中也表示,目前世界主要汽车大国都确定大力发展电动车,我国也应该把电动车作为汽车产业振兴的突破口。
“各大汽车公司与电池厂商的合作配对已经完成,纷纷将其产品上市的时间提前。当前,各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厂商行动之迅速、力度之大、步调之一致是前所未有的。这已经演变成一场争夺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的竞争。”
在8月底的“第二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 ,王秉刚也表示,中国无法依靠石油实现汽车普及,电动车是目前看来最适合的选择。
在陈清泰与王秉刚两位老专家看来,虽然我国在电动车研发上起步不晚,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依然面临很大挑战,起步早不一定就能领先。
“跨国汽车巨头有雄厚的资本和品牌优势,有强大的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他们一旦发力,在电动车领域就会后发先至,导致我们百年难遇的机会稍纵即逝。”陈清泰表示。
陈清泰举例说,50年前,在半导体、激光等研发阶段,我国与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随着产业化发展,我们就落伍了,至今也没有翻身。
王秉刚表示,新能源车依然离不开传统汽车技术,这方面我们比较薄弱。“就像一场长跑比赛,这一轮我们起步不晚,但是先天条件差一些,能否最终胜出还不一定。”
专家认为,政策把握至关重要。搞得好,中国汽车业可以实现技术跨越,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把握不当则可能成为一场闹剧,轰轰烈烈一番之后,汽车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依然如故。
电动车已经成为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共同关心的话题,受到媒体热捧,但在两位专家看来,这些只是表面的虚热,电动车产业化的实际热度还不够。
陈清泰认为,电动车发展应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目前国内有些业内人士对这样一个重大技术变革缺乏应有的敏感,一心在传统技术上追赶,埋头扩大产能,这会重蹈我国彩电业的覆辙。
王秉刚则表示,在决定电动车成败的电池技术上,中国与日本还有明显差距,电动车产业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相关技术标准的拟定、充电方式的选择、充电站的建设与维护等,这些都需要好好研究。”
两位专家都表示,要实现电动车产业化,选择适当的突破口很重要,插电式电动车应作为重点突破口。
王秉刚认为,电动汽车普及应从小型车和插电式车型入手。目前国内车企对于电动车的研发大都以中高级车为主,性能指标也定得较高,对小型电动车不太重视。
1 | 2 |

- · 电动车新国标下月实施 40公斤以上电动车成机动车 | 2009-12-03
- · 戈恩:关注大众化的电动车市场 | 2009-11-20
- · 戈恩:关注大众化的电动车市场 | 2009-11-20
- · 比亚迪:已启动回归A股 | 2009-10-28
- · 两部委预警电动车:最忌跟风 | 200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