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圳酝酿“勾地”制度 激活土地转让市场

订阅
2009-11-03
王凯
记者 王凯“深圳将借鉴香港,探索引入招拍挂出让土地的‘勾地’制度。”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主任王秡透露。

国土资源部对用地预申请(俗称“勾地”)制度的流程规定为:对具体宗地有使用意向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勾地申请,并承诺愿意支付的土地价格;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为其承诺可以接受的,以招拍挂方式出让该宗地;申请人应当参加招拍挂且报价不能低于承诺价格。

“这将使土地拍卖更有针对性。”深圳市尚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坚说。率先在今年4月将深圳出让的第一块土地收入囊中的尚模一直在关注土地市场的变化。“在土地的转让上,政府一直在找寻新的路径。”

新制度

引入“勾地”制度的背后,是深圳市土地市场转让“冷清”的现状。除了近日光明新区和观澜地区地块被深圳两公司拿下之外,并没有其他土地的公开拍卖,相比北京、上海火爆的土地拍卖市场,2009年的深圳土地市场显然分外冷清。

“并不是深圳没有地,只是过去两年的经历让深圳市政府在土地拍卖上更慎重。”邓坚说,“后海片区的土地,如果现在拿出来,绝对是地王,楼面地价一定在2万以上。”

一方面是地王的压力,一方面是资源供给的需要,邓坚认为,勾地制度将更好地做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外,勾地制度也将使流拍问题予以缓解。

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的信息显示,去年前8个月,深圳共出让了28块居住、商住以及商业办公用地,其中8块用地流标,占总出让地块近三成,流标地块的建筑面积达到了129万平方米。

“这对深圳市政府是个不小的打击。”邓坚认为,这显示了政府在出让土地的系统性、变通性、预见性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这也被认为是此次试行勾地制度的原因之一。

“政府跟开发商提前商量,定下一个价格,即便在拍卖时没有人叫价,那也能保证有一家要,不至于流拍。”邓坚说。

向金融中心转型下的土地市场

事实上,业界看到政府在从容制定新的土地转让制度,不急于推地的同时,是房地产行业在深圳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多的体现。

“建设中的蔡屋围、新的深交所、平湖、南山这四大金融基地已经预示深圳将向高端服务业的迈进。深圳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资深地产评论人戴欣明告诉记者,“过去房地产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大,因此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就大。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房地产的比例在逐渐下降,政府也要摆脱依靠土地财政过活的状况。”

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曾对本报表示:“现在深圳土地财政所占比例确实很小,这也是2008年政府不救市的原因。”

10月16日,深圳福田中心区挂牌公开出让四块土地,总建筑面积将达28.9万平方米,中国人寿、生命人寿、民生金融租赁、国银金融租赁四家金融机构竞得地块,涉及金额共计23.19亿元。

在深圳住宅土地推出甚少的情况下,取而代之的是金融土地的不断放出。

戴欣明认为,这表明深圳金融中心建设的速度正在加快。

邓坚说:“一些土地要预留出来给金融等别的产业支持,深圳目前可以供给的商品房土地会比较紧张,土地出让价格的趋势是往上走。”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