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百万辆级车企跃进(2)

订阅
07:17
2010-02-24
耿慧丽

速度挑战

国内百万辆级单一企业的诞生,也是全球汽车行业追求规模效应的体现。对于习惯于按产销规模排名次的德国大众等国际巨头来说,在全球增长最好的中国市场扩大份额是保住其全球座次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对于上汽等国内汽车大集团来说,规模的扩张不仅意味着更好看的排名,在国家政府鼓励集团化发展、兼并重组的产业政策下,规模大还意味着政府的重视程度与政策优惠。

但通用汽车等国际巨无霸企业都用惨痛的经历证明,规模大并不一定最好,企业规模与抵御风险的能力之间并不能成正比。

对于高速成长的国内企业来说,跨越百万辆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0年乃至10多年,大大短于国际同行。这既是中国市场提供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意味着很多挑战。

这种跨越式发展速度对企业采购、生产、质量控制、营销等多方面的体系能力带来严峻挑战。比如以速度快著称的比亚迪,就曾出现过经销商“反水”事件。

更重要的是,规模的扩张能否带来企业研发能力、管理水平、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相较于前者,后几方面对于企业的自我造血能力、竞争力更具决定作用。

“在中国这个成长很好的市场上,规模扩张并非最难解决的问题,最难得的是提升企业自主开发、品牌塑造等自我生存能力。”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

大众等汽车巨头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对于合资企业的定位也开始由之前的生产车间向具备自主开发能力的企业转变。目前最接近百万辆级别的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三家企业,也是合资企业中本土化生产程度较高、本土化开发能力较强的企业。

对于规模扩展的偏好不仅对汽车企业自身带来多方面挑战,也为整个行业埋下产能过剩的隐忧。有关统计显示,2012年国内乘用车企业的产能有望达到2320万辆,这是2009年整个汽车行业销量的1.5倍多。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