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167宗“疑地”认定或被搁置
胡芳洁
07:27
2010-07-26
订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芳洁 “国土资源局无权确认土地是否为闲置,需要经过市委市政府的审批。”昆明市国土资源局监察室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表示,“现在政府部门正制定工作方案和研究办法,还没有最后确定哪些是闲置土地,哪些不是,167宗地存在多方面的原因,现在开发商能进行申诉,如果能提供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不是闲置土地。”

昆明市清理和处置闲置土地工作领导小组的一名成员也对本报表示,关于土地认定审议,最后都要交由市委市政府拍板,当然包括主要决策者昆明市市委书记仇和。据了解,此次的强力清理行为,与市委书记仇和对土地治理的意见有直接关系。

实际上早在今年“两会”之际,仇和书记在与人大代表座谈时指出:“昆明的土地价格比周边(省会)城市都低,但是房价不低,为什么?原因是钱到了老板的包里。这是巨大的贪污腐败!为什么?因为部分官员当了老板的保护神。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下一步会对这些官员进行查处。”

今年4月底,昆明市公布第一批疑似闲置土地,包括167宗土地、总计数量达到1.56万亩。根据公示,对这些土地的认定期限是5月31日。然而,目前已至7月下旬,认定结果还没有出现。

据本报了解,此次清理闲置土地,不单单是针对开发商囤地行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认定和处罚,也是目标之一。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称:“板子也不能都打在开发商身上。”

昆明行动

目前,昆明共有18个清理和处置闲置土地工作领导小组,包括一个市级小组和17个区县小组。

一位区县小组的成员向本报透露了整个清查行动的组织过程。清查小组成立于2009年12月至今年1月。以区小组为例,由区长担任小组组长,副区长担任副组长,主管由副区长负责,除此之外,小组成员则由来自各个政府部门的人员构成,包括土地、规划、监察、建设等部门,有的区小组成员为20多人。

根据小组成员的人员构成可见,此次闲置土地排查,并不仅仅是国土资源局的事,国土局只是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角色,清查小组实际上是多个政府部门的联合组织,市政府则是最终领导者。

据了解,为了对所有地块进行拉网式排查,2009年底,昆明市派人前往北京,向国土资源部购买了本市所在范围的卫星影像图。“我们就是根据卫星影像图来进行排查。”上述小组成员表示。在影像图上发现一块可能是闲置的土地后,下一步就是初步调查,此时由该地块所属的区、县国土局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再在小组会议上进行审议。小组会议时,要把每一宗地都拿出来讨论,国土、规划、督察等具体办事的领导都要参加,区小组对调查结果会进行一个初步的筛选。

筛选之后,区小组将疑似闲置土地名单上报给市里。第一批167宗疑似闲置土地正是这样诞生的。

“将土地都排查一遍,找到问题所在,不只是为了打击开发商囤地,不少土地被闲置,并不一定是开发商的原因造成的,与政府职能部门也有关系。”上述小组成员表示,到目前为止,市政府已经召集清查小组开了好几次会,各个单位都在找症结所在。

清查小组成员的多样化,正是为了更好地找到土地闲置的症结。“这个过程很复杂,不是很快能做完的,现在工作还在进行中。”该小组成员说,所以,原计划5月31日出认定结果,结果到现在还没有出来。

土地闲置中的政府责任

“昆明的领导换了好多,规划也换了好多回。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就是这样的,领导一变,其他的也得跟着变。”上述小组成员表示,这也导致土地的闲置原因各不一样。

2005年11月,昆明市政府令第59号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颁布,这份规定对昆明市的各项建设指标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其中对主城区就包括如下规定:二环以内土地规模小于10亩的,不得进行商品住宅开发,而是用于绿化、市政、公益等建设;二环以外,用地规模小于50亩的,不得进行商品住宅开发,而应整合周边用地。

在此政府令颁布之前,主城区一些土地已经出让,这些本来可以用于住宅开发的土地,即使已经获得土地证,如用地面积没有达到上述规模,也难以通过规划部门的审批。

此外,还有土地在招拍挂出让时政府给了条件,但是后来条件变了,导致开发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另外,就是一些“清非”土地,原来交的土地出让金少了,现在需要补交的。

“不光是开发商的原因,开发商不能老当冤大头。是政府职能的原因导致闲置的,会对政府部门进行处罚,该给开发商使用的、该有偿收回的、该无偿收回的,都会执行。”上述小组成员表示。

这位人士还表示,闲置土地清查这项工作每年都在做,但今年是力度最强的一次。“以前的流程,一般是统计上报,很难进行真正的处罚。”

规划在昆明市发展中的作用,有着特殊的位置。2007年之前,由于与地产商之间的腐败问题,昆明市规划局三任局长李德昭、胡星、曾华先后落马;显然是因为权力单一造成腐败,2007年6月,在已有昆明市规划局的基础上,昆明市城乡规划委员会成立,当时的市委书记杨崇勇任规划委员会主任,当时的代市长张祖林任常务副主任,昆明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的统筹权力可见一斑。2007年底,仇和调任云南省省委常委、兼任昆明市市委书记,后来他的职位中包括市规划委员会政委一职。

然而,政府对规划的强力介入,依然给市场主体的行为带来了较大影响。

“昆明的情况比较复杂,问题在于政策的多变性,规划条件从开始一直在变,没有相对稳定的条件,开发商也没了主见。”云南云投建设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表示,变化主要在容积率、道路退距等方面。“有的项目已经在开发了,规划条件还是会变。”尽管目前公示的疑似闲置土地中,并没有云投建设的地块,不过云投建设的主要业务还包括土地一级开发、市政建设,这位负责人表示,规划的不确定性,给云投建设的业务也带来较多困难。

但政府对规划的控制,依然成为影响土地开发的原因之一。例如,最近昆明在修地铁,据市场人士表示,目前昆明市地铁周边已不允许新的土地出让,不发预售许可证,希望依靠地铁线带动土地价值;此外,昆明市2009年还颁布了建设审批20个不准,包括商品房每户配一个地下车位、不得设置地面固定停车泊位、不得设置实体围墙、新建居住区的集中绿地不得封闭、住宅底层不得设置零星小商铺、二环路内不能单纯开发住宅等。这些详细的限制条件,都成为建设项目能否通过审批的重要参照。

政府强力介入城市建设,在提高决策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市场主体运行难以找到持续性的规律。

“企业的困惑可能主要来源于,政府的限制规定不是一次性推出的。”北京大岳咨询公司城市开发部总监彭松表示。

容积率、限高、道路退距等,根据不同的情况,都有不同的限制要求。例如,昆明市前段时间在修路,与道路有关的建筑限制条款就很多;后来进行滇池治理,又颁布与河道有关的建筑限制条。

政府此次的积极态度,显然与此前政府行为导致的市场困境有必然联系。

上述小组成员表示,此次大力清理行为,主要是得力于市政府的推动,而对政府职能部门的问责,将成为此次闲置土地清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