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者龙湖
周亚玲
2010-08-20 08:49
订阅

记者 周亚玲 8月16日,龙湖发布半年报,首次中期业绩超过100亿元。而在2009年,龙湖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83.4亿元,创下15年来的最好成绩。

走“高端路线”的龙湖上市后的“二次创业”不仅规模扩张加速,业态也在不断延伸。龙湖业绩提升背后,可以看到管理精细化,注重产品和服务等细节,而不是单纯地“跑马圈地”。随着大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地产公司也必然要走向精细化的道路。

三年,在京城仅次万科1000万

北京市场似乎成为房地产企业不得不盘踞的一个象征性高地。3年前入京的龙湖地产,成为这个中心市场的鏖战者。

7月1日,万科董事长王石在深圳万科十七英里与业内座谈时称,万科北京公司销售额由去年第七,升至上半年第一。从十余年前经营万科城市花园开始,万科市场份额一直处在边缘,直至最近,当宏观调控把对手纷纷击落时,万科终于夺取了销售状元。

但万科心有余悸,由于北京销售数据透明、监控渠道便利,地产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轻而易举。在六月底,龙湖地产与万科在北京的销售额一直不相上下,代理万科销售业务的一位人士称,在上半年最后一天,万科刚刚超过龙湖1000万元。

在龙湖中期业绩中,北京楼盘销售了50多亿元,为其中期业绩贡献了过半的销售收入。而与万科主打小户型产品、大规模销售不同的是,中介机构为龙湖的销售做了一份统计,龙湖香醍单价是三万,四月份开盘,卖了44套,赚了25.6亿。显然,高端产品仍然是其主力。

管理

作为上市公司,龙湖必然面临利润、规模等指标的要求,但同时产品品质、客户个性化需求等细节亦需要不断维护,加之龙湖多业态的发展方向,都使管理成为重要的利益平衡工具。

龙湖一位内部人士介绍,龙湖有一个产品库可以在各地方公司共享。龙湖将住宅产品分为很多系列,产品库“既有对原有产品经验的固化,又将流程定义”,同时对各个地方公司提出“10%创新”的指标,即地方公司在区域选好做某个系列的住宅,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做出符合这个定位的10%的产品研发创新来。

譬如龙湖滟澜山最早开发于重庆,后来北上北京、沈阳,“这样可以快速复制原有经验,大量降价前期费用,又在个性化上满足当地需求。”该人士说。

和很多公司分大区管理的模式不同,龙湖走的是扁平化管理道路,即由北京的集团公司来直接管理各地公司。龙湖内部人士介绍,龙湖的管理系统可以同时管理20个城市,地方公司基本信息都能共享。

“大区管理模式下,在大区的所有城市复制一种产品很容易,如果要在每个城市做不同的产品,就要获得多层授权。龙湖采用分条职能线授权,比较适合龙湖自身的发展需求”,一方面集团可以加强对一线的把握,另一方面,一线也有一定的灵活自主性。

龙湖在今年上半年成立了商业地产部,由集团统一整合资源管理,目前在总结重庆的经验整理模板,再将商业地产开发标准化。

半年报显示,龙湖租金收入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7%至1.14亿元。主要来源于重庆项目的租金收入。龙湖表示,预计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重庆MOCO、成都三千集、北京颐和星悦荟将陆续开始营运。未来五年,投资物业出租面积将逐步增加至200万平方米。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