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产业政策出台 抑制投资改善产业结构
耿慧丽
2010-10-13 17:56
订阅

记者 耿慧丽  日前,工信部正式颁布《轮胎产业政策》,从产品、产能、技术与投资审批等多方面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抑制轮胎行业投资过热。政策鼓励轮胎企业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同时鼓励国内企业通过出口、到海外建厂等方式走出去。
针对目前轮胎行业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问题,政策规定,除兼并与兼并重组外,在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期(2009-2011年)内,不再新建、扩建轮胎
项目。
政策同时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改善产业结构的目标,2015年,乘用车胎子午化率达到100%,轻型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85%,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到
90%;注重工程子午线轮胎、航空子午线轮胎和低速车辆子午线轮胎的开发。同时,严格限制斜交轮胎发展,除航空轮胎外,不再新增斜交轮胎产能。淘汰年产50万条及其以下的斜交轮胎和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生产线。限制发展有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
政策提升了轮胎行业的准入门槛,要求新建、改扩建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120万条以上;新建、改扩建轻型载重汽
车子午线轮胎和轿车子午线轮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600万条以上。
政策对于轮胎企业提出更为严格的节能环保要求,新建、改扩建轮胎项目,综合能源消耗应低于950千克标准煤/吨三胶(注:三胶是指天然胶、合成
胶和再生胶)。环境保护措施应达到《橡胶工厂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69的要求,企业生产用水循环使用率应达到90%以上。现有轮胎生产企业应在2012年达到这些节能换表标准。
鼓励出口方面,将建立健全轮胎行业产业损害预警体系,维护我国轮胎产业安全。
今年8月底,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发布《关于当前轮胎生产经营情况的预警通报》,警示我国轮胎行业投资扩产“过热”,产能总体过剩。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