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整体上市 尹明善家族财富再续(2)
张晓晖
2010-10-25 07:21
订阅
 1  |  2  |  3 

1997年,由于轰达和力帆等相关摩托车企业逐渐形成规模,按照国家体改委的要求,重庆力帆轰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力帆轰达”)设立,成员为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等六家企业,组建成为一个松散联合的实体,成员企业之间不承担集团企业的债权债务,集团企业不设立董事会和董事长。

力帆轰达即现今力帆集团的雏形。

1997年,尹明善获得整车生产资格;1998年,力帆轰达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开始进军海外市场,主要出口到越南、老挝等地。

为了规范力帆轰达的企业设置,1999年3月6日,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签订《发起人协议》,分别以其在重庆市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重庆力帆摩托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锡山市轰达摩托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轰达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 (由重庆轰达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更名)、北京财智文化有限公司中拥有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等作为对力帆轰达的出资,对其进行变更登记。

最终,力帆轰达的注册资本定为1.15亿元。尹明善占股26.5%,其妻陈巧凤和子女尹喜地、尹索微等三人分别占24.5%。力帆轰达的注册资本金意味着,尹明善已经从1992年的20万起家,在短短的7年间聚敛起上亿的财富。

此间,日本摩托车企业本田公司对力帆轰达提起了外观专利权受到侵害的诉讼,力帆轰达不得已注销了HONGDA、轰达等字样商标,并弃用“轰达”之名,力帆轰达由此更名为重庆力帆实业 (集团)有限公司,直到2007年完成股份制改革。

2000年,尹明善作出惊人之举,决定进入足球领域,并花费5580万元,购入一支名为前卫寰岛的甲A俱乐部,并更名为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几乎就是一夜之间,力帆集团和老板尹明善的名字,随着中国足球的火热而声名远扬。

2001年,尹明善以6300万美元的总资产,折合人民币约5.2亿元,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此后,尹明善头顶多了一个福布斯富豪的光环。

2003年,力帆集团达到顶峰,经过11年的努力,在尹明善的带领下,力帆集团实现年销售收入达到60多亿,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

力帆集团亦因此形成了庞大的子公司网络,包括国内发动机制造公司、摩托车销售公司和众多海外子公司、企业自营进出口公司等十几家控股子公司。

在力帆集团抵达摩托车制造行业顶峰之时,2003年9月10日,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尹明善希望借此进入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汽车和汽车零配件领域。

尹明善希望力帆集团能够尝试从摩托车制造到汽车制造的跨越,尽管在有些人看来,力帆集团转行造汽车是一件可笑的事情,但日后的事实证明,尹明善的这一战略举动,并没有把力帆集团拖入危险的资金泥潭。

与此同时,力帆集团上层的控股公司开始构建,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力帆控股”)于2003年11月19日设立,注册资本3亿元,仍由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和尹索微控股,控股比例与此前的力帆集团一致,尹明善占股26.5%,其余三人占股24.5%。

此后,力帆控股获得尹明善等四人的力帆集团99%的股权转让,并在2007年的力帆集团股份制改革中,最终实现对力帆集团82.32%的控股,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4年8月16日,重庆力帆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2005年12月31日,重庆力帆乘用车成立,注册资本7亿元;2006年1月23日,重庆力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设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

随着力帆集团下一系列涉足汽车制造、销售、发动机领域的公司相继设立,力帆正式进入轿车和微车生产领域。

2006年1月19日,售价不到5万元的1.6升力帆520五座家用轿车上市。

2007年,因为上马轿车生产项目而遭遇资金瓶颈的力帆集团开始谋求上市,转而进行股份制改革。

2007年,一家名为上海冠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冠通”)对力帆集团进行增资入股,以1208万元,认缴力帆集团3.87%股份;2007年12月20日,力帆集团实行股份制转换,以每股一元面值,发行6.5亿股本,其中力帆控股占95.2%,上海冠通占股3.87%;尹明善等四位自然人拥有剩余股份;2007年12月29日,力帆集团接受一家名为JOINSTATELIM-ITED的美国公司出资6亿元,认购13.5%的股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乍起,国内A股走势动荡,力帆集团上市议程搁浅。

直至2010年上半年,力帆集团主板上市的议程再次重启,并于日前获得了证监会发审委的通过。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