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洪飚:加快建设我国航空救援体系
记者 刘伟勋 全国人大代表、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洪飚在本届“两会”上建议,应加紧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以适应我国灾害和事故频发的国情,满足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抗灾救援及处置突发事件中,航空救援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较少等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世界许多国家最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但我国目前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与灾害和事故频发的国情不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不相适应。
以直升机为例,目前全世界共有4万余架直升机,其中民用直升机约2.4万架,平均每百万人拥有近4架,而我国2007年底在册的民用直升机只有124架,平均每1200万人才拥有1架,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7;如按国土面积计,我国每10万平方公里1.3架,为西方八国(美、俄、加、澳、英、法、日、德)平均水平的1/50,也仅为巴西的1/7。
“尽快建立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增强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已刻不容缓。”张洪飚说。
张洪飚建议,由国家发改委主持制订“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并设立“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发展”和“航空应急救援保障条件建设” 两个专项,列入当前拉动内需、促进自主创新的国家财政规划。同时,由公安部牵头,联合国家地震局、交通部、卫生部和军队组建专门的航空救援队伍。
根据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地理分布及行政区划,张洪飚建议采取以下两项具体措施:
一是组建航空救援飞行队。依托现有的通用航空公司和交通部航空救援队伍,按“分区编配,统一调用,政府资助,企业运行”的原则,参照预备役模式组建航空救援飞行队,作为我国航空救援的基本力量。平时,面向民生,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灾时,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
二是组建专门的航空紧急医疗服务队伍。参照国家地震救援队模式,依托现有医疗体系,组建由特定军队医疗单位牵头专业救援医疗队伍,配备野战医院等专业紧急医疗救援设备。队伍成员和设备平时依托按行政区域或军区部署的地方和军队医院,实现装备和人员前置,担负日常救援任务。必要时候进行组合或集中完成重大救援任务。

- · 南非最大银行与中国建行签约“战略合作” | 2009-07-31
- · 经济复苏为何会加快 | 2009-07-21
- · 尚德投资建设1800兆瓦光伏电站 | 2009-07-15
- · 浙江一建设局副局长将群众投诉材料扔出办公室 | 2009-07-08
- · 北京突击:再工业化 | 200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