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辞退数百员工 联邦快递闪电式瘦身
为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联邦快递日前在全球展开了力度空前的新一轮削减成本行动,以往一直作为“特区”未受波及的中国公司也首次裁员瘦身。
在过去的几年中,联邦快递一直在华加大投资并快速扩张,相对于1年前,联邦快递每天的国内快件数量已经增加了5倍,不过,这家公司仍然采取了闪电裁员措施。
快速裁员
徐伟(化名)是联邦快递的一位销售人员,他最近心情很复杂。一方面,公司分给每个销售人员的任务不断加重,但工资却下调了5%;另一方面,公司刚刚完成了对国内快递部销售人员的大规模裁减。
不久前,联邦快递决定将国内快递部约2/3的销售人员裁掉,其余的销售人员则并入国际快递部。这次裁员涉及数百人,仅在青岛分公司,就将约230名国内快递销售人员中的160多人辞退。
联邦快递这次裁员始于4月上旬,到4月15日已基本完成。这让包括徐伟在内的很多员工感到突然,因为国内快递业务目前仍保持增长,而且年初为配合位于广州白云机场的亚太转运中心投运,联邦快递还在华南地区招聘了近千名员工。
这次裁员看上去风平浪静。被裁人员没有像沃尔玛员工那样进行强烈反对,部分原因是联邦快递为其提供了N+3(N代表在联邦快递工作的年限)个月的工资补偿,高于国家N+1个月工资的补偿标准。
在接受本报书面采访时,联邦快递不愿用 “裁员”来描述此次人员调整。该公司表示,近期所做的是对公司业务操作进行调整,因此,需要对员工架构进行必要的重组,目标是削减多余的岗位。
这次业务操作调整的核心是,联邦快递改变了过去国际快递和国内快递业务由两个团队各自进行销售的做法,由合并后的新团队同时服务两个市场,就是说以后既要负责国际快递业务的销售,也要负责国内快递业务的销售。
联邦快递表示,此次调整提升了公司的操作效率,客人也能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近期开始,联邦快递的客户只需面对一个销售人员,无需像过去那样,国内快递业务和国际快递业务要分别与不同的销售人员打交道。
除了调整销售团队外,联邦快递还对一些业务量较小的操作站进行了调整,但没有进行大规模裁员,仅有一小部分员工的职位受到了影响。
联邦快递国内快递部的主体来自2006年1月收购的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收购之初,联邦快递曾承诺一年之内不裁员。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三年之后,联邦快递首次在华实施了裁员。
内部节流
在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看来,联邦快递此次裁员,主要出于削减成本的考虑。尽管中国业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但由于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业绩压力加大,中国公司也被列入到压缩成本的行列中。
3月19日,联邦快递公布了2009财年第三季度 (2008年12月1日-2009年2月28日)的业绩,净利润跌至9700万美元,同比大幅下挫75.3%。其中,快递业务运营利润4500万美元,同比骤降89%。
为了应对经济衰退蔓延,联邦快递决定在美国本土和国际市场同时采取更大力度的成本削减措施。措施包括,缩减快递和货运部门网络产能,进一步减少员工数量和工作时间,优化IT系统和内部流程等。联邦快递预计上述措施在第四财季将削减1亿美元成本,2010财年压缩10亿美元成本。
与中国国内的民营快递公司相比,联邦快递的运营成本明显高于本土对手。一位曾就职于联邦快递的人士分析,联邦快递的人工成本和操作成本是民营快递的3-5倍,而从2007年6月开始,为了抢占国内快递市场,联邦快递展开了多轮大幅降价,被业界认为是低价倾销。目前,联邦快递的国内快递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从去年9月开始,联邦快递在华利润率最高的国际快递业务下滑30%左右,美国UPS、德国DHL、荷兰TNT等国际快递公司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四大”之间纷纷降价促销,让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的效益明显下滑。尽管2月份快递量已经触底,但短期之内难有快速反弹。在此情况下,改善盈利状况最为便捷和现实的手段就是裁员以压缩成本。
以裁减500名国内快递销售人员、人均年薪5万元估算,联邦快递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2500万元。2007年,联邦快递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收入约为1.35亿元。如果上述数据较为可信,则联邦快递国内快递业务的效益能得到明显提高。
事实上,民营快递公司出于节约成本和简化流程的考虑,通常不设立专职的销售,而是由递送员兼职营销,仅腾出少量人员维护重点客户。而联邦快递沿用其在国外的模式,在中国设立专职的销售职位,尽管能够加强对客户的服务,但由于价格不具优势,很多重点客户依然被打出低价的对手抢走。
坚持低价
对极力开拓中国国内快递市场的联邦快递而言,经济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会。由于需求疲软,很多规模较大的民营快递公司如顺丰速运、宅急送等都出现了亏损,UPS、DHL、TNT开拓国内市场的步伐也有所减缓,这为联邦快递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机会。
去年6月底展开最新一轮大规模降价以来,联邦快递中国国内快件的货量明显增加。有人士估算,目前联邦快递每天的国内快件数量达到10万件,是降价前的5倍。不过随着经济形势的严峻和业界同行的反对,有人士猜测,联邦快递可能会对低价策略进行调整,否则无法承受国内业务亏损和国际业务下滑形成的双重挤压。
不过联邦快递在发给本报的书面回复中表示,近期公司没有计划宣布对国内服务进行调整。面对充满挑战的全球经济形势,联邦快递称正在采取强有力的积极措施来确保公司度过困难时期。
现在来看,联邦快递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在保持保价的同时压低成本。除了此次裁员外,联邦快递从去年开始就已开始在华采取削减成本的措施,包括全员减薪5%、减少出差、鼓励员工休假等。
但联邦快递在中国的低价策略能否长期延续,除了要看公司内部能否承受长期亏损外,还要看同行和政府的反应。去年以来,包括邮政EMS在内的本土快递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呼吁政府对联邦快递威胁快递业产业安全的行为进行规制。同时,其本土对手已经达成默契,不会采取跟进降价的措施,而且还在从“自保”走向“互保”。
在法律层面,联邦快递正在陷入更为尴尬的处境。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该法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
而在快递公司的国内快递业务中,信件性质的快件通常占到20%以上。此前,天津和四川邮政管理部门曾于去年10月向联邦快递开出两张罚单,理由便是违法寄递信件。
此外,联邦快递等外资企业是否具备经营国内快递的资质,也在法律上处于灰色地带。到目前为止,国内法律仅允许外商投资快递公司经营国际快递业务,并没有允许外资经营国内的快递业务。

- · 富士康孙丹勇事件反思:机密丢失如何处理 | 2009-07-27
- · 富士康死亡员工同学:“帖子不是我发的” | 2009-07-22
- · 苹果回应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应尊重员工 | 2009-07-22
- · 环安课课长详述细节:孙丹勇为表清白要求搜家 | 2009-07-22
- · 富士康25岁员工跳楼自杀 据称遭公司殴打拘禁 | 2009-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