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商】李开复:Star-up 青年(3)
其他的100余人,将由工程师、产品经理、产品体验设计师等构成,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来自校园。但李开复并不认为这会让创新工场“大学化”:“这里仍然是一个商业组织,讲求投入和回报。谷歌中国建立之初,三分之二都是大学生,但并没有变成大学。”
保证公司化本质的,除了李开复,还有多位目前已进入或将来要进入的合伙人。李开复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参与谷歌中国早期创立的郭去疾、周杰、沈思等人,他们应该是李开复心目中理想的Leader角色。
至于李开复本人,他并不认同一些媒体为他冠以的“创业导师”称谓,至少在“创新工场”里,他认为自己实质上是拥有最后决定权的老板。
以职业经理人身份创业的李开复,并不是硅谷那样的嬉皮士,而是在召集一些被主流商业界接纳的雅皮们来共同创业。同时通过他所建立的标准模型公司的“Star-up”(启动),培养出一批年轻人。中国缺乏天使投资,也缺乏像美国那样,在建立之初就符合未来VC进入、IPO条件标准模式的公司,“创新工场”的出现,正试图弥补这一缺失的环节。用郭台铭的话来说,“中国的年轻创业者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环境”。
毫无疑问,李开复长袖善舞之处正在于此。他是一个高级的环境创造者。但“创新工场”未来生产出的公司,是否能超越它母体的影响力,依然需要期待。

- · China Begins Registration of Stock Index Futures Trading Accounts | 2010-02-23
- · LABELUX集团携旗下四大品牌举办庆祝酒会 | 2010-02-23
- · 23 People Indicted on Charges Related to CCTV Fire | 2010-02-23
- · China Southern Airlines Receives 1.5 Billion Yuan Capital Injection | 2010-02-23
- · China to Stick with Moderately Loose Monetary Policy Settings in 2010 | 201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