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经济观察报 闫薇/文 手机支付主导权之争正在进行。在这个新鲜而诱人的新业务领域,竞争者既有老牌的三家电信运营商,又有加入了通信体系外的中国银联。主导者所能确定的行业标准,将深刻影响着上游芯片等供应商的命运。
以现状来看,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都想通过自身优势成为手机支付体系的主导者,至今为止都没有表达过与对方紧密合作的可能。他们要实现独霸手机支付的梦想各有难题:前者所提出的2.4G标准独树一帜,但难点是也已存在的金融基础设施并不支持;基于13.56MHz频段的支付工具上广有基础,不过,如若普及,则用户需大规模更换手机——这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工信部拟定标准
4月16日,在第二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代晓慧透露,目前科技司和电信发展司正在推动移动支付标准体系和相关标准制定。
当天,中国移动高级项目主管黄更生也表示,中国移动把2.4G的技术方案贡献出来,供大家一起分享,如果觉得可以,可以来作为标准。据了解,他所指的,目前中移动倡导的标准是“RFID-SIM方案,又称2.4G技术”,它与另一种基于13.56MHz频段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案(NFC)正成为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博弈的对象。
相比于中国移动提出的2.4G方案,NFC方案推动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目前已经在日韩被运营商广泛应用,在国内也得到了中国银联的支持。但这种手机支付方案具有天生的缺陷——用户使用手机支付业务必须更换为特制的手机。中移动的2.4G手机支付业务则突破了以往的NFC手机支付方案,用户只需要更换一个特制的带有射频的支付SIM卡。
据记者了解,2.4G标准受到中移动追捧还不仅仅在于更换成本和推行难度。其根本原因在于标准为中国移动首家提出,其他电信运营商和银联都不具备这个技术能力。
上游供应商因为中国移动可能带来的采购商机而紧张筹备。
中国移动因此也捆绑了一批“一荣俱荣”的利益相关者。其中原中兴通讯体系公司国民科技(300077),被市场看好,该公司已于4月20日举行IPO发行的网上路演,并公告拟在创业板上市。如果中国移动在手机支付领域采用2.4G技术,国民技术将成为前者的独家芯片供应商;为中国移动提供2.4G标准SIM卡的主要供应商是东信和平(002017.SZ),这家公司获得了中国移动首批RFID-SIM卡约70%份额的订单;大唐电信(600198.SH)子公司大唐微电子也在进行测试,有望成为RFID-SIM卡的潜在供应商;来自江苏丹阳的恒宝股份(002104.SZ)在去年11月入围中国移动招标,该产品将用于手机支付终端负责数据安全,这家去年11月份通过收购壳公司获得了中国移动产品招标资质。
此前,中国移动曾对基于2.4G标准的SIM卡进行了首次统谈分签,仅有两家供应商获得订单。接近中国移动的人士指出,较少的供应商有利于该运营上对产业链进行控制。“中移动曾要求供应商独家供货。”但这种说法没有得到中国移动的确认。
此外,中国移动已经对基于2.4G标准的商业模式作了初具规模的部署:近距离的刷卡模式和超过20米的中远距离通讯模式。其中,20米的远距离传输模式将为中移动带来广告收入,具体做法是,商家只需有台发射终端,就可以向二三十米范围内路过的行人手机上发送即时广告。
在业内看来,如果这一迥异于他人的模式正式推广,中移动将有可能凭借5亿多手机用户成为超过支付宝、易宝的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小额支付服务提供商,这将成为中移动最有前景的商业模式。
1 | 2 |
- 借世博上位 齐乐手机谋局3G战场 2010-04-22
- 中国银联捐助300万元支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 2010-04-21
- 联想全面进军移动互联网 下月将推出首款智能手机 2010-04-20
- 爱立信首席执行官:2020年达到500亿次设备连接 2010-04-16
- 华为拓展北美手机市场 或收购Palm 201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