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文 2010年11月将迎来中国股市创业板市场的第一个解禁高峰。而此前的8月份开始,媒体关注到创业板上市公司那些持有高额股份的高管开始大批离职。看来,11月份注定是中国股市创业板的敏感期,股灾估计在所难免。
其实,职场上人来人往没什么稀奇,创业元老一旦创业宣告成功,哪怕是一个阶段的成功,这些身心憔悴的元老,功成名就、告老还乡,把进一步发展的事情交给新一代管理者,这不仅是人之常情,而且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是这次他们离开的有些快,这些创业团队的管理者尚且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按说离开多年合作的团队,离开自己为之奋斗,出过汗、流过泪、甚至淌过血的公司真就能如此轻松?是什么不可抗拒的诱惑?当然是他们手中股票的价值。所以,不怪媒体猜测这些人是为了减持股票套现才匆忙离队。
这件事不可以用道德准则去做出判断,至少把板子打到这些高管缺乏责任感、缺少职业道德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看来,在现在这样的创业板市场环境中,发生这样的事十分自然。换句话说,这不是别人的错,而是市场错了,系统性的错。
现在创业板市场的市盈率平均70倍,有些甚至高达100多倍。要维系如此之高的股价,公司需要怎样的成长性?按现在市场普遍的观点,业绩没有100%的年度增长恐怕不行。因为在中国股市的主板和中小板市场年增长100%、甚至更高者比比皆是,但市盈率却没有这般的高昂。
100%的业绩增长!这是多难的一件事。前不久和一位拟上市的创业板公司掌门人一起聊天,他问我,要是股票保持60倍市盈率需要业绩有多大增幅?我说,至少30%到50%,而且要有5年以上可持续预期。这位掌门人面露难色,喃喃自语道:很难!
当然很难。按我们现在的经济格局和上市规则,我们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了能让历史的业绩好看些,在报批时已经基本掏空了业绩迅速成长的可能性。未来,规模扩张可能很快,但让规模扩张和效益同步成长,几乎没有可能。所以我们看,2010年上半年中报,中小板公司的业绩增长率是创业板一倍有余。可见,创业板公司的所谓高成长性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其实,这让我联想到当年的国有上市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实际就是为了重新创业,那真是难呐!我们的事实是,公司募集资金频繁转变投向,冲出来了就冲出了,冲不出来就ST了。那些年,上市公司一年绩优、两年绩差、三年就被ST非常平常。这说明什么?说明创业十分艰难。
现在,环境虽说好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业容易。我有位朋友,公司已经做大了,但他现在晚上陪客户吃完饭还得回办公室工作。
在提升业绩压力巨大,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情况下,公司高管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继续干下去,背负公司100%高速成长的重任?还是就此辞职,将70倍以上的原始股份套现,让当年20万元的投资,变成1400万元?给你,你作何选择?我想用不着这些高管们权衡,我们大家都会。更何况,这些高管还有许多家人和朋友,他们的选择也都在影响着这些高管的心态。
相反,如果中国创业板市场是个真正的创业板市场,近600多亿元的资本为更多的公司提高融资,那公司股价就没那么高,公司高管的压力也不会有那么大,这个市场也就少了许多金融诱惑,少了许多浮躁的心态,高管们是不是更愿意跟随公司进一步成长下去呢?
我们由此不难看出,高管辞职是高市盈率股票发行的必然后果。
不过,既然已经如此,那就由他去吧。其实,许多创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第一代,他们许多都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只是没有机会和足够的资本,而暂时栖身于别人的创业公司,也是为了积累经验,为了日后自己创业做准备。现在,他们成功地亲手把一家公司从小做大,上市了,也同时为自己实现了原始的资本积累,我想这时候他们离开,也是无可厚非的。
本文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现任CCTV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
- 肖国元:加息路漫漫股市来日长 2010-10-25
- 欧洲告` 2010-10-24
- 美股:道指收跌1.5% 纳指收跌1.8% 2010-10-20
- 加息意料之外 对股市影响不大 2010-10-19
- 通胀主题来临 险资又领跑 201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