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6-20
李翔
订阅

李开复:不作恶者的困境(1)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翔 在大地震发生的八天之后,李开复在博客上撰写了一篇《关注国难:谷歌和我做了什么》的文章。此前两天,他曾为自己的两次博客管理不当在博客中道歉。其中一次,“是在全国哀伤的时候发表一篇几个月前写的有关领导力的文章(已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过)。这么做相当不合适。我已经把这篇文章删除,以后在合适的时候再发。”

激动的中国民众几乎要求所有本土大公司和在华的跨国公司对灾难做出自己的反应,并且有一种倾向:以它们捐款的多少和它们对灾难的态度作为评判这家公司对待中国的标准。谷歌作为一家最具理想主义、也最让人向往的公司,自然不能例外——甚至更糟,它总会成为关注和评说的焦点。

李开复在5月20日的回应完美无缺。他列举了谷歌在捐献方面、产品方面以及他个人为本次灾难所做种种。谷歌在2008年年初的冰雪灾难中,就以谷歌救灾地图的形式与人惊喜,而这次李开复的回复也没有让人失望。在面对虚拟的大众时,李开复总能得心应手。文字之后的李开复热心、谦逊、彬彬有礼,而且很有节制。当然,他自己也声称,他的回应是在很多网友的要求下做出的,因此,即使他认为自己有更实际和更重要的工作,他也乐于向这些关注他和谷歌的人们提供这些信息。

47岁的李开复可能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最具声望的职业经理人,同时是一位出版过多本励志书的业余作家。他也是整个中国商业同国际接轨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尽管很多人对他颇多非议。他曾是个技术天才,他的履历上写着,他“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曾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 ‘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并被《商业周刊》在1988年授予 ‘最重要科学创新奖’”。

但更为中国公众熟知的,是他令人炫目的工作经历。他曾经供职于苹果公司、图形硬件巨头SGI。随后,当微软决定在中国建立一所时,李开复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不但熟知两种文化,同时具有技术背景和管理经验。后来,当李开复已经决定接受比尔·盖茨提供的工作,准备出发到北京时,他的妻子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史蒂夫·乔布斯的人打来的电话——重回苹果的乔布斯试图说服李开复到苹果公司工作。

微软亚洲后来被认为是一个跨国公司在中国成功的典范。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RobertBuderi和记者GregoryT.Huang共同出版了一本书《关系:微软、中国和比尔·盖茨的领先之道》,来讲述整个的建立过程,李开复在其中被描述为一名善于利用关系的高手。

“他们怎么写我?”在谷歌中国的一间会议室内,李开复问我。他显然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关系高手,刚好相反,他认为自己在营造并且利用关系网方面毫无天赋。

“他们提到了我们和教育部的关系……但其实做就是做一个好人,你的角色就是好人,你去雇一批天才,你去送一批奖学金,你去支持一批研发项目,当你是这样一个圣诞老人的时候,关系当然好了,大家都喜欢你,学生认为你是好的雇主,教育部认为你是一个课程支持的帮助者,科技部认为你是促成更多技术开发者。然后你不做产品,也没有竞争对手,就写论文,我认为这是一件相对容易处理关系的事情。”

抛却他的自我认知,他仍然被认为是为进入中国铺桥建路的最理想人选。可以作为佐证的是,当谷歌在2005年决定进入中国时,这家全球最具魅力的互联网公司选择了李开复。这次事件的副产品包括,微软公开谴责李开复,并且将他和他的新公司告上法庭;同时,很多人因为李开复在争取谷歌的工作机会时的表现,对李开复表示不满。

当然,这只是李开复此后要面临的众多麻烦的开端。当google决定将中文名字确定为“谷歌”时,在互联网上招来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反对声。接下来,媒体又爆出,google.cn没有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ICP牌照,这也意味着谷歌的中文网站并没有在中国获得合法运营的资格。这个问题终于在2007年7月得到解决。但在2008年年初,又有媒体爆出李开复个人漏税的传闻,其间还穿插着关于谷歌中文输入法涉嫌抄袭搜狐开发的输入法软件指控。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