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9-15
李翔
订阅

民意分裂的根由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李翔 中国企业家朱新礼创办的汇源果汁被可口可乐全资收购的消息刚一传出,马上就引起轩然大波。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显示,82%参与调查的网民反对此项收购。这个结论又被《华尔街日报》在自己的报道中引用。更有所谓专家称,这种反对情绪可能会影响中国商务部在是否批准此项收购案上的态度。

反对者所持的理由往往非常简单,即汇源果汁是一个“民族品牌”,民族品牌岂容被一家跨国公司收购,要收购也要出售给中国本土的公司。当然,反对者可能没有注意到可口可乐的慷慨。对已经跌破发行价的汇源,可口可乐提出的收购价格为,每股现金作价12.2港元,较汇源停牌前的收盘价4.14港元溢价1.95倍,涉及资金约179.2亿港元。

对于汇源的创始人、中国企业家朱新礼而言,毫无疑问这是桩好买卖。如果收购成功,朱新礼本人将成为中国大陆最成功的创业者之一:他成功的创立了一家公司,而后又成功的将它卖掉,为自己、投资者、小股东以及公司员工都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而且按照朱新礼的筹划,他还通过出售汇源给可口可乐成功地链接上可口可乐全球原材料采购网络,这为他日后向果汁行业上游产业链进军打下良好基础——而且,不能忽视的是,在出售上市公司之后,汇源集团本身在果汁行业的上游产业链亦拥有庞大资产,这包括6000多名员工和数十家工厂。

朱新礼本人在9月6日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中详细解释了此次收购案的有利无弊。令他不能接受,或者完全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出售公司的行为竟然激发如此强烈的民意反对。因为无论从何种角度衡量,这都是一桩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

一桩简单的商业行为引发了如此强烈的站在国家和民族高度的质疑,反对者有意地混淆商业原则、道德原则和国家利益,站在道德和民族的高地来指责一项正常、单纯的商业交易。如此现象,在2008年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之前它在达能和娃哈哈的商业纠纷中出现过;在地震捐款中网民对包括王石在内的商人的谴责中出现过;在部分国人意图集体抵制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的事件中也出现过……

这一系列事件中所存在的认知的鸿沟使我们惊讶。在我和我的很多同事看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是一桩正常的有利无弊的商业行为,而很多在网上留言的网民则认为这是一桩出卖国家利益和民族品牌的背叛行为;我们欣赏王石的坦率和勇气,维护他表达个人观念的权利,网民们则斥之为奸佞吝啬之徒;我们承认家乐福对中国制造有采购之功,且到家乐福购物亦属于个人日常行为,抵制者则欲把家乐福赶出国门而后快,对反对者动辄以汉奸卖国呵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这种巨大的认知差距,出现这种对基本常识上的判断有别,实在让人忧心忡忡。

林肯在他1858年竞选总统的演说中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但是究竟为何会存在这种巨大的认知的鸿沟,或者,为什么我们想的竟然完全不一样?

首先,使用最通常的思维逻辑,不能排除其中的利益之争,甚至对民意及舆论的操纵。正如在废奴和存奴之间存在巨大的利益之争一样。但这种想法的缺点在于它过于阴谋论。对舆论的影响和操纵如果没有广泛的民意为基础,也难以让一种观念大范围的传播。

既然如此,那就是在我们的整个国家中,的确存在一种广泛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单调的思维方式,只有一种逻辑和判断原则,基本路径是直接指向国家利益和道德谴责。这种思维方式的广泛存在同社会长久以来的对它的鼓励有关。而在进行着不断的爱国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其他原则的教育,比如对个体的尊重和对他人的理解,比如思维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而另一方面,我们缺乏足够的意见领袖来校正这种单调的思维。比如,中国人对国际事务的关注程度几乎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之上,但是中国却难以产生哪怕一个有足够影响力的国际事务专栏作家。足够理智的意见领袖可能被公众抛弃。而更为可鄙的是一些意见领袖和媒体在刻意迎合这种可怕的单调思维,制造并陶醉于所谓的“民意”之中。

在撒切尔夫人2002年出版的著作 《国家战略》中,她谈论那时已经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时说,中国的威胁被夸大了,不仅仅因为中国还不是军事超级大国,“还因为中国没有产生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学说,可以借此推进中国的力量,进而削弱我们的魅力……中国现在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观念”。后来这句话被演绎成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成不了真正的大国。的确,我们自身还存在着对基本问题的认知鸿沟。在形体上我们是一个强壮的大国,但在思维上我们仍然存在混乱不清之处。正好像这个国家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曾经用了很长时间去讨论价格要不要放开,要不要实行市场经济一样,我们仍然需要在很多基本事务上达成共识,即使这些需要达成的共识已经被一些人当作常识看待。我们需要告别经济上功利的改革年代,开始涉足难以产生GDP的观念的革新,已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告诉我们,这种认知的鸿沟和观念的分裂是多么危险。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