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什么关注油价
赫荣亮/文 6月29日,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每吨上调600元,调价幅度分别达到8.66%和9.69%。但富有戏剧性的是,7月10日,美国纽约原油8月份主力合约价格跌破60美元,收于59.89美元/桶,较6月末大幅下挫14.3%,较6月价格高点下跌18.5%。国内汽油却不降价了。
一个月内,国内成品油价格两次上调,各媒体都在拷问,中国油价为什么比美国市场还高。7月10日,发改委表示,与美国相比,国内汽油含税零售价格要高一些,但不含税价格基本相当。
什么令人们如此拷问油价,关于油价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成为媒体焦点。其实,是政府误读了人们难以释怀油价上调的原因。人们真正是关心国内油价格高于国际价格么?笔者认为,难以释怀油价的原因不在于是否高于国际价格,也不在于石油石化企业盈利多少,甚至都不是因为比美国人多交1块多钱的税,交税也是支援国家建设。
人们关心油价仅仅是表象,其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分配的普遍心理,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忧虑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不公平。人们关注的是,成品油这条利益链条上,国家、石油企业、消费者都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人们对油价的关注,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收入差距拉大的不满。财政部统计,2008年,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的人数为240万人,占全国纳税人数的3%,但占全国个税总额的35%,其中,石油行业员工属于上报的重点行业。
根据中国石油公司的2008年年度报告显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达到672.85亿元,以当期在职员工477780 名计算,人均支付14.08万元。另外,报告显示,中国石油公司员工中,中专、技校及以下学历占到职工人数的57.6%,硕士以上学历仅占1.87%。学历层次不甚很高的公司,人均支付达1.17万/月。同样可以计算得出,中国石化“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人均达到12.86万元,月均1.07万。没有标杆,无法考量,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月工资为2436元。
另外,人们关注油价,还在于石油企业的国际市场经营失策,令我国经济发展承担了高昂成本,给国际金融炒家交了多年“学费”,而这种情况至今没有改变。
7月10日,海关公布上半年对外贸易情况,上半年,三大原料原油、铁矿砂、大豆的进口均价分别下跌52.1%、44.6%和29.6%。在国际价格大幅下挫情况下,铁矿砂、大豆的进口量猛增了29.3%和28.2%,但跌幅最大原油的进口量仅微增0.3%。这么小的增长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呵呵,进口增幅怎么这么小?是不是以前油价高的时候进口多了,没有仓库储存了?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在90美元/桶上方发力,一口气攀升到6月份的140美元/桶。而同期我国原油进口量大幅增长11%,进口费用更是飙升了85.8%。这么高昂的成本,没见哪个石油企业买单,只见石油企业在亏损的时候,伸手向国家要钱。
中国石油企业无成本或低成本的占有石油资源,其却要国家大量补贴;石油企业内部职工待遇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以及其在国际市场顶风高价进油等行为让中国经济蒙受巨大成本,这些才是让国人久久难以释怀,紧盯油价的原因。
赫荣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

- · 国际油价重返80美元 国内油价或于6日上调 | 2009-11-05
- · 国际油价28日大幅下跌 | 2009-10-29
- · 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几成定局 | 2009-10-28
- · 纽约油价时隔一年重上80美元 | 2009-10-21
- · 股市大涨推国际油价再创年度新高 | 200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