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降价,还仅仅是一个序幕
吕尚春
17:10
2010-05-07
订阅

评论员 吕尚春 与2008年万科率先降价不同,5月6日,恒大大张旗鼓地宣称,全国统一降价15%。与这个热辣的举动相呼应的是,这一天是“立夏”日。

在2008年当王石宣称“拐点即将到来!”,并从上海等地率先展开降价之后,几乎迎来了房地产界如雷贯耳的置疑,“老大率先破坏行业规则”的声音,从房地产老板,至经纪机构几乎是上下齐声。后来的事实证明,万科正是此举及时赚取了至关重要的现金流,但王石本人却在“江湖地位”上颇有折损。

因为地产商仍然沉浸在2003年:依靠强大的游说能力,用重新强调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18号文件,力压刚刚颁布的试图对房地产予以调控的121号文件,扭转了房地产被压缩的可能。

而此次恒大领降,来自房地产界的声音,一片沉寂,出奇的安静,没有人指责,没有人扔“砖头”,几乎可以形容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恒大缺钱吗?恒大地产公布2010年1至4月销售业绩,累计121.3亿元,同比增长120.3%;恒大今年1月、4月相继发行五年期、年利13%的7.5亿和6亿美元优先票据,截至4月30日,恒大的现金余额达209.9亿港元。应该说不缺钱。

但恒大这次是第一,是面对国十条第一个鞠躬90度的房地产商,任何第二个降价行为都只是跟风行为。许家印不仅抢走了郎平,抢走了李章洙,还为广东省抢得了国十条执行力头榜。

从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的数据显示,在国十条全面实施之后,北京市全部近百个楼盘中,有合计43个的项目成交套数仅为个位数,其中有20个项目遭遇“零成交”,占到了35%。

与2008年冰冷度同样的情形再次出现,但巨大的地方政府以及房地产商合成的利益体却首次未能表现出任何游说新政的力气。当然,也可以说地方财政还未到燃眉之急的地步,但问题在于地方财政能扛多久?可以肯定的是,在恒大降价之后,其他地产商不管是明平暗降,还是送阳台、送露台等变相的降价行为,必会大行其道。而在普降之后,会像2009年一样V型反弹吗?恐怕那个传奇时光是一去不复返了。因为行政性管制条款,还没有到头,小产权拆除细则还没有出,房产税细则还没有出,加之国十条的三条严厉指令,这些政策的任何一条都具足杀伤力,而这些政策又不可能在相近的一个时间段陆续恢复,那么这必然将是持续至一年以上的管控措施。恒大降价,打开的是一个行政全方位管控资源配置的起点,而现在仅仅是序幕。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