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金融危机以来,面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性缺陷,尽管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此起彼,尽管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再国际金融组织中的投票权有所提高,但美元的霸权地位并没有得到有效撼动,特别是去年10月份以来,迪拜债务危机、希腊五国债务危机浮出水面,美国信用机构不断调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信用评级,不断对欧债危机制造动荡,大举做空欧元,使欧元深陷最为严重的信用危机,而美元成了最大的赢家。包括美国国债、股票及其它机构债券在内的美元资产大受追捧。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和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率纷纷创出新低。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国际资本流动(TIC)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外国债权人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达到3.96万亿美元,较上月增加1.87%。其中作为前三大债权国的中国、日本和英国大幅增持美国国债,分别达到9002亿美元、7955亿美元和3212亿美元。与此相对应,美国国债创下了1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几乎占到GDP的90%。
在美元主导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债务的国际循环模式与世界经济运行特征相互交织,不断加大了全球经济失衡的风险。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的中国由于人民币尚不是国际货币,无法以其自身货币进行放贷,大量贸易顺差由此带来了货币的不匹配和巨额外汇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因此,必须与美元脱钩,加快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争取国际金融话语权,扭转全球财富分配失衡已经刻不容缓。
长期内,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人民币国际化要采取“三步走”战略,即坚持人民币“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取向,先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币种,最后逐步成为储备货币。货币国际化主要是市场力量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人为力量所能实现。政府应该更多的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条件,近期中国应该积极建立境外人民币投融资渠道,以本币金融资本扩张引导产业资本扩张,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境外计价、结算、流通范围:一是在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有序地开放境内一部分人民币市场给境外合作的主体。二是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尽快扩大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建设规模,进一步丰富本币境外投资、融资、储备各项职能,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建设,满足境外机构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形成境内、外人民币良性循环机制。三是积极发展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等,真正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流通,可以说都可能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债权大国地位。四是适时、渐进、稳步地开放资本项目、推进金融深化,在国内外金融一体化进程中把握本币资产的最终定价权,切实防范金开放的各种风险。
1 | 2 |
- 2030—人民币预言 2010-07-22
- 一位香港居民的人民币投资 2010-07-22
- 小QFII有望年内成行 2010-07-22
- 汇改五年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2% 2010-07-22
- 资产价格“汇改元素” 2010-07-21